海神擎日映波红,此去扶桑直向东。
鲸眼常明无月夜,鲎身能使不帆风。
天书捧到恩应渥,唐帕传来语尽通。
想见中山迎使节,踏歌齐拥紫髯翁。
海神擎日映波红,此去扶桑直向东。
鲸眼常明无月夜,鲎身能使不帆风。
天书捧到恩应渥,唐帕传来语尽通。
想见中山迎使节,踏歌齐拥紫髯翁。
这首诗描绘了徐亮直编修出使琉球的壮丽景象与深厚情感。首联“海神擎日映波红,此去扶桑直向东”以海神托举太阳,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海面,预示着使者即将前往东方的扶桑,即日本琉球地区,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光明的展望。
颔联“鲸眼常明无月夜,鲎身能使不帆风”运用了鲸鱼和鲎的形象,鲸鱼的眼睛在夜晚也能发光,象征着使者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而鲎的身体能产生风,寓意着使者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到达目的地。
颈联“天书捧到恩应渥,唐帕传来语尽通”表达了使者受到上天的眷顾,捧着天书(可能指诏书或使命的正式文件),得到了深厚的恩泽;同时,通过传递唐帕(可能指的是信物或礼物),使得双方的语言交流畅通无阻,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尾联“想见中山迎使节,踏歌齐拥紫髯翁”想象了徐亮直抵达琉球后,中山(琉球的别称)人民热情迎接的情景,他们踏着歌声,共同拥戴这位紫髯翁(可能指使者),展现了热烈的欢迎氛围和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出使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使者出使的庄严与神圣,以及两国之间深厚的文化交流与友谊,体现了清代对外交往的礼仪与情怀。
国蟠蜗角小,地接犬牙深。
雨暗蛟龙出,天晴鹳鹤回。
江路篁犹箨,山田稻始苗。
黄归幽径犊,青聚古祠鸦。
洒竹鸣宫女,持弓泣野臣。
雨蒸归日路,云合去时山。
衡庐树入青天尽,章贡波翻白日来。
中天日月回金阙,南极星辰绕玉衡。
交龙拥日明丹扆,飞凤随云绕画车。
载笔旧登天禄阁,将书还到大明宫。
百粤云山连楚大,六朝烟树入隋荒。
焚香凤阁春开宴,鸣玉龙池午散朝。
坐窗不遨呻蠹竹,兀兀那知髀生肉!
眼明见此水边村,浣我胸中尘百斛。
荒山寂历苍烟斜,惊风飒飒鸣蒹葭。
平沙暮寒群雁起,垂柳掩映幽人家。
风流王孙摩诘手,妙处端如神所授。
等閒点缀皆精妍,怪底秋光生户牖。
我家本住松江滨,恍然一见融心神。
他年卜筑遂君志,留取青山容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