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怀独往,人境迥遗群。
一径通樵路,千山霭暮云。
野禽当户啭,涧水向田分。
偃息亭皋上,玄言不可闻。
林栖怀独往,人境迥遗群。
一径通樵路,千山霭暮云。
野禽当户啭,涧水向田分。
偃息亭皋上,玄言不可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卷。诗人以“林栖怀独往,人境迥遗群”开篇,表达了对远离尘嚣、独自隐居山林的向往之情,与世隔绝,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着,“一径通樵路,千山霭暮云”两句,通过描绘一条通往山林深处的小径和被傍晚云雾笼罩的千山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氛围,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野禽当户啭,涧水向田分”则将视线转向自然界的生灵,野鸟在门前鸣叫,溪流流向田野,生动地展现了山林中的生机与和谐。最后,“偃息亭皋上,玄言不可闻”以诗人的自我形象收尾,他在亭台之上休憩,似乎在冥想或思考,但外界的喧嚣已无法打扰到他内心的平静,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憧憬。
月照梨花午。宴华堂、西京赵李,东都燕许。
玉佩珠袍联翩至,绿酒春缸正乳。
不须恨、英雄无主。
穆护沙才衮遍了,九天开、飞下瑶台女。
又解作,霓裳舞。偃师百戏堂堂去。
看场圆、交竿放出,火娥无数。
髣髴蜃楼海门市,西极狻猊偏怒。
更炮打、襄阳门户。
倾刻鸦啼金井晓,撅头船、且睡波深处。
篷背上,响春雨。
客语先生,唶汝鹌鹑,才乎不才。
纵遇敌争能,差强燕雀,为人穿鼻,终是驽骀。
尽日啁啾,一身眇小,只合充庖佐酒杯。
因何事,却烦人把握,费尔安排。王褒僮约新裁。
更每日奔驰一百回。
要新魁就浴,甫令东去,故雄觅粒,旋遣西来。
樊笼盈庭,屠沽入座,恐累先生盛德哉。
驱之使,算豢龙非计,好鹤为灾。
月姊妆成,向银河浅湾,自泻脂盝。
红芳潋滟,早西风筛上,几堆金粟。
绯衣梳裹好,乍卸却、厌禳妆束。
偏罩秋篱外,望来绝似,雁背夕阳幅。
累累绛绡微蹙。爱珑璁细缬,相间黄玉。
枝头桂父,想夜来微醉,脸霞初足。
仙翁颜渥赭,带笑睨、孀娥幽独。
缥缈天香满,银蜍捣来丹臼熟。
霜檐如洗。有碧落冰轮,今夜飞坠。
月海霓裳,残拍凄凉犹记。
素娥休向吴宫照,有多年、雕阑锦砌。
金波万顷,细看来是,倚栏人泪。算世上、云鬟玉臂。
和老去英雄,一般憔悴。落叶啼螀,只是夜长难睡。
银壶拟溯孤光倒,奈沈沈、闷怀先醉。
水明楼畔,西风江上,有宾鸿唳。
枯荷败柳,恰书郎再过,画楼全圮。
十七年前蕉鹿梦,斜倚风廊重记。
白傅高人,竹林贤阮,诙笑饶名理。
飞觞觅句,琅玕刻尽空翠。
今日击筑筵空,绝缨会散,人去多年矣。
我作驴鸣黄叶下,沈痛忽焉尽致。
绣褓童乌,云蓝小妾,匿笑屏风地。
痴儿騃女,那能了乃公事。
瑟瑟泠泠,漫天搅地,洒窗淋户。
旅情难妥,理煞也无头绪。
拚和他、琼瑶乱抛,风前都学梨花舞。
算侯门戚里,驼酥兽炭,几家笑语。知否。此间路。
是金粉关河,最消魂处。几多旧事,总被六花飘去。
想外边、白遍长干,依然玉做南朝树。
惹江船、商妇琵琶,水上诉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