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败柳,恰书郎再过,画楼全圮。
十七年前蕉鹿梦,斜倚风廊重记。
白傅高人,竹林贤阮,诙笑饶名理。
飞觞觅句,琅玕刻尽空翠。
今日击筑筵空,绝缨会散,人去多年矣。
我作驴鸣黄叶下,沈痛忽焉尽致。
绣褓童乌,云蓝小妾,匿笑屏风地。
痴儿騃女,那能了乃公事。
枯荷败柳,恰书郎再过,画楼全圮。
十七年前蕉鹿梦,斜倚风廊重记。
白傅高人,竹林贤阮,诙笑饶名理。
飞觞觅句,琅玕刻尽空翠。
今日击筑筵空,绝缨会散,人去多年矣。
我作驴鸣黄叶下,沈痛忽焉尽致。
绣褓童乌,云蓝小妾,匿笑屏风地。
痴儿騃女,那能了乃公事。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又充满回忆的画面。词人陈维崧在秋夜中携姬人和稚子借宿于椒峰东园,追忆起十七年前与友人白生让木叔氏虞掌一同读书的日子。那时的欢声笑语、共饮美酒、寻觅佳句、竹林中的闲谈,都充满了智慧与趣味。然而,时光荏苒,如今宴席空空,昔日的聚会已成过往,友人离世,岁月无情。
词中运用了“枯荷败柳”、“白傅高人”、“竹林贤阮”等意象,不仅渲染了秋夜的萧瑟氛围,也暗喻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特别是“我作驴鸣黄叶下”,以驴鸣自比,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伤与无奈。同时,“绣褓童乌,云蓝小妾,匿笑屏风地”则描绘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甜蜜,与前文形成对比,更凸显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也有对友情、亲情的珍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成周当日旧提封,王业艰难自古公。
太白终南山势迥,皋门冢土地形雄。
东来峣崅秦关险,西上舟车蜀道通。
满眼桑麻民俗厚,路人争说是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