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蚕丛事,都归此浪淘。
大江形若束,两壁势争高。
石脚穿云立,山腰结屋牢。
萧森今昔感,长啸起飞涛。
万里蚕丛事,都归此浪淘。
大江形若束,两壁势争高。
石脚穿云立,山腰结屋牢。
萧森今昔感,长啸起飞涛。
这首清代诗人钟体志的《过巫峡》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沧桑之感。首句“万里蚕丛事,都归此浪淘”,以宏大叙事开篇,暗示了巫峡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而“浪淘”二字则寓言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接下来,“大江形若束,两壁势争高”形象地刻画了巫峡的险峻,长江仿佛被两岸峭壁紧紧约束,形成了一幅壮观的峡谷画卷。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山势的峻峭与雄浑。
“石脚穿云立,山腰结屋牢”进一步描绘了山体的奇特形态,石头直插云霄,山腰处房屋依势而建,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最后两句“萧森今昔感,长啸起飞涛”,诗人表达了对巫峡古今变迁的感慨,通过“萧森”一词渲染出一种苍凉的历史氛围,而“长啸起飞涛”则寓言了诗人内心的激昂情绪,以及对壮美自然的敬畏与赞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巫峡为载体,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深沉的历史情怀。
谩辱君相送,我行非壮图。
客程来又去,人事久如初。
句淡僧能和,泉灵旱不枯。
升高莫怨险,世路尔能锄。
寻思六十蒿枝拂,如何再得一顿吃。
此是临济住后时,黄檗棒头痛的的。
寻思昔日曾行脚,未离南方已先错。
此是天平住后时,西院清风顿销铄。
此时人是彼时人,去时路是来时路。
老源胸中只自知,却道古人恰相似。
二月江湖春水生,拈得乌藤先我行。
得大愚力黄檗力,且听住后真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