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壑转松岭,雨馀秋气清。
时时舍篮舆,散策亦意行。
石磴萦巃嵷,幽泉高下鸣。
蒲团荫嘉树,兀坐已忘情。
寻壑转松岭,雨馀秋气清。
时时舍篮舆,散策亦意行。
石磴萦巃嵷,幽泉高下鸣。
蒲团荫嘉树,兀坐已忘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山林间的清新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寻壑转松岭,雨馀秋气清”以动态的行走描绘出诗人深入山林,随着山岭蜿蜒前行的情景,而“雨馀秋气清”则点明了季节与天气,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时时舍篮舆,散策亦意行”描述了诗人不拘泥于常规路径,时而放下轿子,自由自在地行走,表达了他随性洒脱的生活态度。这种行为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石磴萦巃嵷,幽泉高下鸣”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路的崎岖与石阶的蜿蜒,以及山间清泉的潺潺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这里的“萦巃嵷”形象地描绘了山石的险峻与复杂,而“高下鸣”的泉水则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生命气息。
最后,“蒲团荫嘉树,兀坐已忘情”则将场景转向了山林中的静坐。诗人坐在蒲团上,被嘉树所荫蔽,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也体现了他在大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与心灵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诗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与审美情趣。
王君手持瑞竹图,要我作诗仍自书。
我书不悭诗亦易,政坐此君难位置。
我欲摇毫写作双竹吟,却教数节一干非商参。
我欲援琴抚作孤竹曲,又见二妙同升异茕独。
卜子夏,子可为我讴,一桴二米秬黍秋。
清人一韔攒双矛,肥泉同本末异流。
观射父,子可为我释,一少二多何卦策。
以奇承耦震初爻,以耦承奇兑三索。
我为二人书此言,请君持归君家看。
展卷一问青琅玕,是易是诗然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