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巡连索索,樽主告平平。
当不怪来晚,覆盏可怜精。
门前夜狐哭,屋上鸱枭鸣。
一种声响音,何如刮钵声。
本巡连索索,樽主告平平。
当不怪来晚,覆盏可怜精。
门前夜狐哭,屋上鸱枭鸣。
一种声响音,何如刮钵声。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诗并序(其九十三)》。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不祥之兆,通过对比不同的声音,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本巡连索索”,以“巡”字暗示夜晚的巡行,而“索索”则描绘出夜晚的寒冷与静谧。接着,“樽主告平平”一句,可能是指主人在夜晚的宁静中饮酒,寻求内心的平静,或是对生活的平淡态度的一种描述。
“当不怪来晚,覆盏可怜精”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即使来得晚,也不必责怪,倒满酒盏,也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虽“可怜精”(可怜而精致),却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
“门前夜狐哭,屋上鸱枭鸣”描绘了夜晚的不祥之兆。狐狸的哭泣和鸱枭的鸣叫,都是传统文学中常用来象征不幸或不祥的声音,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氛围。
“一种声响音,何如刮钵声”将不同声音进行对比,提出疑问:这些声音中,哪一种更令人心生敬畏?“刮钵声”可能指的是僧侣敲击钵盂的声音,通常与宗教、修行或超脱世俗相关联,因此,相较于其他声音,它可能更让人感到心灵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声音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时间、自然现象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情感表达。
昔闻有士黄山巅,讽经报母多岁年。
板阁有客夜投止,声彻三界悲人天。
有时狂风越岭至,咻若有物伏户边。
黑云蜿蜒迸入室,经字俄翳灯难然。
精诚向母愿无尽,虽有异感心不迁。
我今诵经庐山里,冀瘳女疾中悬悬。
天伞盖云衣服云,忽若飘拂周大千。
尘根悠忽少精进,远隔净域犹天泉。
安得诸根箭脱弦,我亦身坐西方莲。
但求漏果世缘重,寸心遥爇香炉烟。
故岁聿其除,微阳已潜回。
始兹鱼上冰,殷地惊春雷。
急雨暗清夜,飞流散岩隈。
迟明起四顾,妙境神所开。
未信小有洞,苍崖隔凡埃。
琤淙十九泉,漱玉松风哀。
褰裳喜欲狂,幽兴不可裁。
妙喜真断取,呼猿定飞来。
相与俯清駃,传杯聊溯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