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寄》
《鹧鸪天.寄》全文
明 / 董以宁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两小无猜直到今。丙寅鹊脑惯同斟。

鸳鸯向午常交颈,豆蔻多时始见心。

曾赋别,几嗣音。天涯南北雁难寻。

归来朱鸟窗前看,应有蛛丝网画琴。

(0)
鉴赏

这首《鹧鸪天·寄》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与对远方之人的深切关怀。

首句“两小无猜直到今”,开篇即点出两人自幼便无猜疑,感情深厚,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接着“丙寅鹊脑惯同斟”一句,以“丙寅”年份和“鹊脑”酒具,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共同生活的美好回忆,通过日常细节的描绘,增加了情感的真实感。

“鸳鸯向午常交颈,豆蔻多时始见心”两句,运用了鸳鸯比翼双飞、豆蔻花比喻爱情萌芽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逐渐发展,如同鸳鸯般相依相伴,豆蔻花般含苞待放的爱情故事。这里不仅描绘了情感的细腻变化,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曾赋别,几嗣音。天涯南北雁难寻”几句,通过“赋别”、“嗣音”(传递消息)和“雁难寻”(比喻难以找到对方),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寻找,以及在广阔天地间难以相聚的无奈与痛苦。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最后,“归来朱鸟窗前看,应有蛛丝网画琴”两句,以想象中的场景结束全词。诗人想象着自己归来后,在朱红色的窗户前,看到蛛网上挂着的画琴,这既是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也是对美好回忆的怀念。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鹧鸪天·寄》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佳作。

作者介绍

董以宁
朝代:明   字:文友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董以宁(约公元1666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魏裔介未与一面,为之倾倒。以宁于历象、乐律、方与之指,多所发明。
猜你喜欢

峡东曲

白帝到江陵,一千二百里。

欲试一日程,须待春水起。

布帆一百尺,出自三梭织。

风顺早归来,天际遥相识。

(0)

古艳曲·其一

皎皎复盈盈,倾国更倾城。

珊瑚丝结网,苕华玉篆名。

宫女多相妒,非关君薄情。

(0)

九月二十六日同贾广文刘举人任贡士高夔府先生宅内赏菊四首·其三

浅白轻黄千万枝,幽香今日始相期。

雨中篱落人稀到,水畔亭台蝶不知。

折向秋风堪寄远,种因晚节故开迟。

去年此会今皆健,来岁花时可对谁。

(0)

登坚山寺绝顶真武庙二首·其一

古庙坚山上,丹青碧藓封。

游人不到处,一老自鸣钟。

绝壁飞泉挂,危峰曲径通。

岧峣一以望,顿觉世尘空。

(0)

三关

楚塞三关隘,云峰入望重。

何年戎马地,空有昔人踪。

积水沉秋堞,长烟带古烽。

乾坤当失据,饕餮任群凶。

(0)

镇远三首·其一

古郡青山下,经过驻使车。

土官迎诏拜,蛮客望城遮。

叠嶂营孤垒,清江绕百家。

晚来官署里,独坐咏皇华。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