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花开三月天,鹧鸪声里好闲眠。
谁言老圃风烟歇,还看芳春景物妍。
南亩筑塍留旱水,黎山分火种畬田。
何须更作瀛州梦,老此春岩足百年。
刺桐花开三月天,鹧鸪声里好闲眠。
谁言老圃风烟歇,还看芳春景物妍。
南亩筑塍留旱水,黎山分火种畬田。
何须更作瀛州梦,老此春岩足百年。
这首明代诗人王佐(汝学)的《遣兴》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农事活动的热爱与赞美。
首句“刺桐花开三月天”,以刺桐花盛开的景象开篇,点明了时间是春天三月,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鹧鸪声里好闲眠”一句,通过鹧鸪的啼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仿佛在说,这样的季节和环境,正是适合休憩和享受生活的时刻。
“谁言老圃风烟歇,还看芳春景物妍。”这两句诗转折,看似在说老圃中的风烟已经平息,实际上是在强调即便是在熟悉的环境中,春天的美景依然令人感到新奇和愉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持续欣赏和赞叹之情。
“南亩筑塍留旱水,黎山分火种畬田。”这两句描绘了农事活动的场景,展现了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情景。通过“筑塍”和“分火种”的细节,既体现了农耕技术的智慧,也反映了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待。
最后,“何须更作瀛洲梦,老此春岩足百年。”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似乎在说,不必追求虚幻的仙境,只要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春岩中度过一生,就已经足够美好和充实。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农事活动的生动展现,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和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
夜鹊飞时,天狼红处,小阁还搴罗幔。
万古成双,指微云河汉。
笑声动,似觉盈盈鹤驾来往,脉脉鸳帏恩怨。
尽诉情天,忍经秋才见。自洪荒,便结风流眷。
今宵会,几度成圆满。为问那个星儿,是机头新产。
叹嫠蟾抱月年年伴。银潢路,渐学蓬莱浅。
只落得瓜果蛛丝,赚罗池香案。
虎口生涯,凤毛文采,崃山绿到天头。
借好风吹送,寸版银钩。
满眼雍陶句子,蛮嶂远、队队归休。
芙蓉郭,春浓似病,人瘦于秋。扁舟。
渡来弱水,清净四禅天,慧业人留。
补杏花红处,春雨登楼。
江上鲤鱼风起,双流路、盼断双眸。
银蠡酒,思公子兮,代畔牢愁。
天在山中,六换年光,依然千门送喜。
似儿时,还祝岁丰,愿人间普销兵气。
燕子生涯,桃花世界,钧天梦里。
领全家贺新春,尊前心事提起。
念正朔随人,衣冠易代,不才今老矣。
自紫陌朝天,乌台削草,历定哀间,一一中华麟史。
到馀生,斜川无地。舍陶潜,义熙谁记。
一杯酬长命,问此后东风,过丁年是谁丁巳。
仙萍红不定,分一道,海云肥。
向篷背呼镫,篱腰问酒,小立江堤。蛮溪。
夜阑话雨,说京华别后尺书稀。
莼菜寻驴信阻,梅花跨蝶人归。它时。紫陌听鸣鸡。
应更换春衣。料戛想珂风,敲词璧月,禁树堪栖。
相思。待唫秋句,怕蓬山无梦到斜晖。
寄语丰台俊侣,而今醉卧菭矶。
翠帘斜卷。又重憩斑骓,小坊幽院。
镜里花悰,灯边絮语,一架缃桃门掩。
倚扇双鸾罢舞,围席万莺争啭。
趁今夜,正酒满花满,月满春满。池馆。
寒初逗,钿车过尽,相对成销黯。
烛拥红啼,衫凝碧唾,罗袖嫩香都减。
只恐梦云难据,更恐歌尘易散。
肠断处,是水远山远,天远人远。
燕外芳丛,鸳边靓侣,花天嫩约重践。
紫曲迷香,红么按谱,十幅凤帘低卷。
眉心晕碧,镇飘出、愁痕两点。
寒浅春衫乍试,谈深夜灯频剪。银屏殢云半掩。
照筝堂、嫠蟾初满。漫倚缃桃话别,春魂太短。
待与商量吟管。奈赋恨江郎病怀懒。
一片笙歌,绿杨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