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迁莺》
《喜迁莺》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词

翠帘斜卷。又重憩斑骓,小坊幽院。

镜里花悰,灯边絮语,一架缃桃门掩。

倚扇双鸾罢舞,围席万莺争啭。

趁今夜,正酒满花满,月满春满。池馆。

寒初逗,钿车过尽,相对成销黯。

烛拥红啼,衫凝碧唾,罗袖嫩香都减。

只恐梦云难据,更恐歌尘易散。

肠断处,是水远山远,天远人远。

(0)
鉴赏

这首《喜迁莺》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情的画面。开篇“翠帘斜卷”,以轻盈的翠色窗帘暗示了环境的雅致。接着,“斑骓”与“小坊幽院”描绘出主人公在一处静谧的小巷中再次驻足,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镜里花悰,灯边絮语”通过镜子中的花影和灯光下的低语,展现了温馨的闺房情景,透露出主人公内心的柔情蜜意。接下来,“一架缃桃门掩”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暗示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倚扇双鸾罢舞,围席万莺争啭”描绘了扇上彩绘的鸾鸟停止舞蹈,而莺鸟在席间欢快鸣叫,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热闹的氛围。夜晚来临,词人借“酒满花满,月满春满”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下半部分转向更为深沉的情感:“池馆寒初逗”,暗示着季节转换带来的微凉,而钿车的离去让两人的心情变得黯然。“烛拥红啼,衫凝碧唾,罗袖嫩香都减”通过细节描绘,表达了离别后的失落与哀愁。

最后,“只恐梦云难据,更恐歌尘易散”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梦境难以持久,以及歌声消散的担忧。结尾“肠断处,是水远山远,天远人远”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离愁,将词境推向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四月十二日以夏潦暴甚舣舟辰之铁枪崖下偶得

昔读梅苏木山诗,未信人间有此奇。
虽云尤物不必有,时一玩之何病为。
吾行东南千万里,仙游不已遂臻此。
奇奇怪怪日在眼,浩浩汤汤夜盈耳。
旧评峡江似严陵,此行佳处亦可朋。
又闻八桂好山水,亦应与此相云仍。
画师好手不可遇,诗中有画无其具。
江神好事不我尤,乞与一山酬愿素。
不如何年遭仆落,浪激波冲几飘泊。
岸高壁立自崭岩,泓浅坳深非斧凿。
老夫得之喜莫极,欲加名字相刻画。
卧之成岭立成峰,天成故尔非人力。
多言譊譊欲何如,要觅新诗为写摹。
余名敢与昔人并,用寄我友梅苏徒。

(0)

送李袁州泛舟入浙

晦庵无处著,泛宅又吴淞。
载月初寻棹,看山不藉筇。
听渠猿鹤怨,心喜鹭鸥逢。
遥想题诗处,枫桥半夜钟。

(0)

宿合龙山达观寺用张澂达明壁间韵

游山到处不拟出,几向官程问山入。
旁人笑我底悠悠,我亦应缘聊兀兀。
平生作诗忌大巧,到此真成肠胃绕。
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
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
合龙端为此得名,达观妙旨又莫论。

(0)

同签判谢丈简寄教授李丈仍用王原应旧韵

斗酒百篇家有风,故应名堕胜流中。
从教客论嘲元白,懒向东华恋软红。
好句旧来传已熟,并游今日敢言同。
看公人物非如我,毕志区区在草丰。

(0)

闻潘衡有婢出适安福传其法造墨甚精孙温叟捧

如闻墨潘氏,一派传婢子。
世上多徇名,我曹宁贵耳。
公其品题之,为我致窗几。
定知青出蓝,未信橘为枳。
升堂与入室,亦喻接花理。
又如淮王仙,鸡犬悉飞逝。
况兹薪水供,得法信有是。
我书初不工,为诗长费纸。
笔墨倘精妙,尚可令予起。
誓将扫灶煤,顿顿烧寒苇。
度日有不烦,扫煤复何自。
公闻应大笑,士穷乃如此。
非但我有求,知名渠自尔。

(0)

徐提干为沈运使种竹于上饶新居昭礼有诗蕃同

玉谿佳山水,不减阆州南。
新居助幽深,所万成竹参。
徐郎亦如事,知公幽趣耽。
过溪买龙雏,云根破烟岚。
地形择便宜,土壤泉亦甘。
春雷一番筍,要戒园翁馋。
邻进而约来往,要须开径天。
风月无常主,平分未为贪。
定有王子猷,造门不舆蓝。
啸咏忘主宾,用意端不凡。
政尔功名迫,此事未易谭。
待公幅巾归,我亦脱青衫。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