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
巳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
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
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
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
巳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
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
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
此诗《范文正公祠》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对范仲淹的追思与赞颂,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首联“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开篇即以范仲淹在西夏元昊之乱中的卓越表现,引出对范公才能的赞叹,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朝廷其他臣子能力的质疑。
颔联“巳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进一步描绘了范仲淹在国家动荡时期,虽身在江南,心系天下,其忠诚与担当令人钦佩。这里通过“干戈”与“冠佩”的对比,既展现了战乱的残酷,也突出了范仲淹作为文官的高尚情操。
颈联“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运用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肃穆而深沉的氛围,象征着范仲淹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功绩如同晚穗与寒禽,永远留存于人心与历史之中。
尾联“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表达了诗人对范仲淹的深深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深远影响的感慨。诗人渴望能与范仲淹一同商讨国家大事,体现了对范仲淹治国理念的认同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范仲淹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高风亮节,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忧虑,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历史感的作品。
杜曲桑麻,灞桥风雪,归梦无路。
马健凌秋,人间玩日,聊用宽迟暮。
摇摇羽扇,翩翩凫舄,胜处恍疑仙去。
笑相看,风林露草,古来有谁知趣。
黄公垆下,山阴亭畔,岁月著鞭如骛。
出塞功名,入关游说,纸上俱难据。
论诗说剑,尊前风味,天巧却容人觑。
问少陵,酣歌拓戟,为谁献赋。
爱日。
报疏梅动意,春前呼得。
画栋晓开寿城。
度百和温馨,霜华无力。
斑衣翠袖,人面年年照酒色。
环四座、璧月琼枝,恍然江县拟乡国。
闻道抚、东岩旧迹。
又殊胜、谢家清逸。
知与桃花笑了,定何似青鸟,层城消息。
他年妙高峰上,优昙会堪折。
拥轻轩、未妨游戏,看取朱轮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