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其一》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馀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0)
注释
酡颜:脸颊微红的样子,形容饮酒后脸红润。
玉碗:比喻女子白皙的手,也形容酒杯晶莹剔透。
纤纤:形容女子手指细长,娇嫩。
乱点:随意地涂抹或洒落。
馀花:掉落的花瓣。
唾:吐出或唾弃。
碧衫:绿色的衣衫。
歌咽:歌声哽咽,形容歌声中断或低沉。
水云:形容歌声如水汽般轻盈,云朵般飘渺。
凝静院:宁静的庭院,可能指歌声停止后的寂静。
梦惊:睡梦中被惊醒。
松雪:松树上的积雪,象征纯洁或高洁。
落空岩:雪花落在空旷的岩石上,可能暗示梦境的空灵或孤独。
翻译
脸颊微红如玉碗般捧着纤细的手,
随意地将花瓣的残余唾在了青色衣衫上。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其中之一。这段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和情感体验。开篇“酡颜玉碗捧纤纤”一句,用了一个美妙的意象来表达对酒的享受,"酡颜"指的是喝醉后的红润面色,而"玉碗"则是精致典雅的饮酒器具。"乱点馀花唾碧衫"一句,通过对花瓣随意落在衣衫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梦中或醉中对于美好事物无心插柳般的享受。

接着“歌咽水云凝静院”一句,以清新脱俗的声音和环境渲染出一种宁静与超然的氛围。"歌咽"指的是歌声渐弱,"水云"则象征着天地间的自然之物,而"凝静院"则是诗人心灵的栖息所在。

最后“梦惊松雪落空岩”一句,通过对梦醒时的惊觉和松树上飘落的雪花来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这里的"梦惊"暗示了诗人由梦中苏醒,"松雪"则是自然景物,而"落空岩"则象征着高远与寂静。

这首诗通过对酒、歌声、花瓣和雪花等意象的精巧运用,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它不仅是对物理世界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展露。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琼大师归禅寂

近闻禅寂似丛林,总众能为世所钦。

百巧难磨真实行,两涂不改岁寒心。

衣今椹色如栗色,语未吴音变楚音。

盛夏入城缘厎事,扁舟湘水独相寻。

(0)

赠寄老庵僧

自怜玉钵双峰信,来访牛头懒比丘。

山色深浓过夜半,月华清亮近中秋。

已欣境胜如龙阜,更觉庵幽占凤头。

梦幻此身犹且在,杖藜投老得追游。

(0)

廓然再和复答之六首·其四

处处山川俱胜绝,满村风物自纯真。

横舟隔岸殊堪唤,吠犬随人不识瞋。

归鸟独飞当晚照,鸣鸠相应正深春。

心期卜筑藏幽隐,忽笑行行指划频。

(0)

别天觉左丞

童颊清光已浑圆,共惊玉骨解藏年。

庵中篆缕长凝帐,门外云涛欲际天。

道眼从来无异见,微踪何幸预谈禅。

新诗满箧江南去,又作丛林盛事传。

(0)

次韵谅上人南轩避暑

人间酷暑推不去,爱此南轩一榻空。

眼倦抛书成午睡,梦悠谁复羡王公。

岂知尘土随肥马,但觉熏风掠坏桐。

起步西园閒倚杖,石榴花出数枝红。

(0)

访鉴师不遇书其壁

独自来游微雨后,道人乞食及清晨。

应门童子能迎客,满地榆钱欲买春。

花醉发狂风日酽,柳眠唤起语音真。

政当借榻酬无事,熟鼾从教聒四邻。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