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陵二首·其二》
《金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晁说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上帝于人靡有常,江流何处任兴亡。

干戈揖逊一锡杖,社稷山川半面妆。

故自无人比叔子,尚怜有意保襄阳。

白头难待太平策,万国明朝建治康。

(0)
注释
靡有常:没有固定不变。
干戈揖逊: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叔子:历史上贤明的人物。
襄阳:地名,此处象征重要的战略要地。
翻译
上帝对人的恩宠没有固定不变,江水奔流任由历史兴衰更迭。
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就像一根锡杖,掌控在手中,江山社稷如同半面妆容,变化无常。
自古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叔子的贤明,他仍怀有保家卫城的决心,如襄阳般重要。
我已年迈,难以等待太平盛世的到来,期待明天各国能建立繁荣安康的政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金陵二首(其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事无常、兴亡更替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如叔子(可能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国家太平、社会安定的期盼。

首句“上帝于人靡有常”,以神明喻指历史的无常,暗示人间的盛衰兴亡并非人力所能左右。次句“江流何处任兴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常,江水东流,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兴衰故事。

“干戈揖逊一锡杖”借用了历史典故,可能暗指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而“社稷山川半面妆”则形象地描绘了江山社稷的沧桑变化,如同被历史涂抹上了一半的妆容。

“故自无人比叔子”是对诸葛亮的赞美,认为无人能及他的智谋和忠诚,他保住了襄阳,象征着对贤才的怀念和对安定局面的向往。“尚怜有意保襄阳”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保境安民精神的敬仰。

最后两句“白头难待太平策,万国明朝建治康”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难以亲眼见到天下太平,但仍然期待未来的盛世,国家能够实现长久的繁荣与安康。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晁说之

晁说之
朝代:宋   字:以道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生辰:1059年—1129年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猜你喜欢

登双寺阁赠金陵怀上人

倚马东林访惠休,上方钟磬一登楼。

千峰夕送花宫雨,万井凉生桂苑秋。

地向红尘开净土,人皈白社结良游。

不须却忆飘芦处,江北江南总帝州。

(0)

壬辰冬月连营兄弟二葬抚今追昔潸然有感聊赋四首·其四

久客归何倚,孤踪只自怜。

顾瞻鸿雁影,吟叹鹡鸰篇。

翰墨藏春雨,池塘惨暮烟。

经过酬倡地,无处不潸然。

(0)

新城馆中夜坐

独坐燕南馆,桃灯坐自深。

还家游子路,去国迩臣心。

落月征车动,寒霜客袂侵。

陆沉非避世,吾道在云林。

(0)

送侯六参军

燕城秋欲暮,疋马送君还。

投笔书生志,鸣鞘壮士颜。

边风吹锦带,海月落刀环。

慷慨匡时略,何年出玉关。

(0)

同冯殿讲琢吾夜过东邻魏光禄见泉二首·其二

旧好应无厌,新知亦已欢。

衔杯迟月上,挥麈惜灯残。

世态閒堪见,浮踪拙自安。

所欣东壁影,时近夜光寒。

(0)

黄仪庭司城邀集冯虚阁

振衣山畔寺,载酒寺边楼。

笛散千峰雨,砧传万井秋。

地因邀月胜,人拟御风游。

不尽萧森气,寒江正北流。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