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偃频来借上方,晓瞻晴旭捧扶桑。
烟消黛色横明镜,风漾波光上画廊。
海阔直疑天地小,僧閒真觉世人忙。
生平自此尘襟涤,愿友山间白石羊。
息偃频来借上方,晓瞻晴旭捧扶桑。
烟消黛色横明镜,风漾波光上画廊。
海阔直疑天地小,僧閒真觉世人忙。
生平自此尘襟涤,愿友山间白石羊。
此诗描绘了海珠景色之壮丽与禅意之深邃。首联“息偃频来借上方,晓瞻晴旭捧扶桑”以“息偃”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接着描述清晨时分,阳光初照,仿佛捧起东方的太阳,充满了生机与希望。颔联“烟消黛色横明镜,风漾波光上画廊”运用比喻手法,将烟雾消散后的山色比作明镜中的倒影,波光粼粼的水面如同画廊一般,展现了海珠山水之美。
颈联“海阔直疑天地小,僧閒真觉世人忙”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广阔海洋的感慨,以及对僧人闲适生活的向往,反衬出世俗世界的忙碌与喧嚣。尾联“生平自此尘襟涤,愿友山间白石羊”点明了诗人通过这次游览,心灵得到了净化,表达了希望与山中白石羊为友的愿望,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海珠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恼的解脱,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
灵谷古名刹,四围山成翠。
梁人之所建,唐碑犹未毁。
入门青松密,缘径野花媚。
清居特幽深,奇境自零碎。
无泉不济渴,有石可眠醉。
兹游时日良,在会贤豪备。
溪渔荐肥鲜,野果罗甘脆。
纵横鞍在马,掩映袍明雉。
喧喧笑语冷,衮衮酬酢亟。
惟彼官坐衙,有若贾居肆。
苟非自抽拔,终当老关闭。
孤忠林员外,大魁储主事。
周公以乡集,余子用邻至。
谁知四海望,乃今一日萃。
名为问疾病,实则寻游戏。
高步履声迟,雄辩词锋利。
兴寘入云鸿,才捷追风骥。
天凉秋可坐,月皎夜不寐。
主人虽好客,难免纸笔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