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袁州道中二首·其二》
《袁州道中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黄仲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望中烟树是宜阳,抚景尘劳觉暂忘。

远郭诸山圆箘列,倚天群岫翠屏张。

颇闻儒术惭邹鲁,却喜民风似魏唐。

太守词林旧文雅,行看弦诵蔼宫墙。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袁州道中的所见所感。首句“望中烟树是宜阳”,以烟雾缭绕的树木勾勒出宜阳的朦胧美,展现出一种宁静而遥远的意境。接着,“抚景尘劳觉暂忘”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心灵得以暂时摆脱世俗烦恼的愉悦与解脱。

“远郭诸山圆箘列,倚天群岫翠屏张”描绘了远处城郭边上的山峦排列有序,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翠绿屏风,倚靠在天边,展现出壮丽的山川景色。这一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

“颇闻儒术惭邹鲁,却喜民风似魏唐”则转入对人文环境的感慨。诗人提到自己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但自谦地表示未能达到邹鲁之地的深厚底蕴,同时又欣喜于当地淳朴的民风,仿佛回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和谐社会。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保持传统美德的期待。

最后,“太守词林旧文雅,行看弦诵蔼宫墙”点出了地方官员的文雅风范,预示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化教育将得到重视,知识与文明将在宫墙之内传承发扬。这一联不仅赞扬了地方官吏的文化素养,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社会文化繁荣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作者介绍

黄仲昭
朝代:明

(1435—1508)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猜你喜欢

造侄寄建茶

汝已去闽岭,茶酒犹粲然。

买应从聚处,寄不下常年。

洗涤卢仝碗,提携陆羽泉。

无人分得好,更忆仲容贤。

(0)

次程伯禹尚书见寄韵

往年书到西风凉,病夫随牒天一方。

今年书到玉溪上,暧空白露为清霜。

人生俯仰成陈迹,只有一丘如宿昔。

故乡杰阁公饱山,野寺幽轩我横碧。

石交晓月长庚星,势交飞絮水上萍。

往时玉溪二三老,死生贵贱论交情。

归来访旧其谁羡,程公笔力犹强健。

郑公霜鬓未成丝,挂冠不受儿曹劝。

公于道德犹耕猎,所得不随天下裂。

胸中具眼世莫知,笔端有口公能说。

豹文未省一斑窥,戏逐群儿日课诗。

诗病无人与商略,湔肠浣胃付神医。

(0)

同郑禹功登巾子山

天台雁荡天下奇,岂不欲往官缚之。

巾山只在郡南郭,曾未著眼真成痴。

今晨排遣簿书了,往赴郑老同幽期。

羊肠转尽得兰若,飞鸟不到云雨垂。

青铜镜外翠屏绕,中有万屋鱼鳞差。

古来二事不兼得,此地一览俱无遗。

蓬莱方丈果何许,云驾飙驭知为谁。

赤城风月幸好戏,驱取鸾凤相追随。

(0)

挽向伯恭侍郎三首·其二

用舍行藏事,如公世所难。

谁能奉香火,直作挂衣冠。

国论言犹在,宸毫墨未乾。

一生无限好,留与后人看。

(0)

挽王元渤舍人二首·其一

早得文章誉,仍高政事科。

珠玑随咳唾,襦裤起讴歌。

老去贫逾甚,归来病更多。

善人今已矣,施报果如何。

(0)

荣茂实侍郎饷家酿

风窗雪屋坐昏晨,一老江湖寂寞滨。

解战充虚惟有酒,绝甘分少不无人。

交情好在筼筜谷,腊味持来曲米春。

便觉寒家生暖热,故知客里未全贫。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