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青似染,高杉翠欲滴。
馀阴入轩来,满座琉璃色。
达人无六尘,静见照中碧。
庵内一炉香,万缘自然息。
长松青似染,高杉翠欲滴。
馀阴入轩来,满座琉璃色。
达人无六尘,静见照中碧。
庵内一炉香,万缘自然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碧照庵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
首句“长松青似染”,以“染”字形象地描绘出松树的青绿之色,仿佛被染上了一层深邃的绿色,展现出松林的生机与宁静。接着,“高杉翠欲滴”进一步渲染了绿色的浓郁,仿佛杉树上的翠绿就要滴落下来,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馀阴入轩来,满座琉璃色。”描述了阳光透过松林的缝隙,洒在室内,使得整个空间都弥漫着一种透明而纯净的琉璃色,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达人无六尘,静见照中碧。”这里的“达人”指的是通达事理、心灵纯净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烦恼(六尘),在内心的平静中看到碧绿的光芒,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庵内一炉香,万缘自然息。”点明了在庵内的香火之中,一切杂念和纷扰都自然地平息了,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不仅体现了对佛教修行的感悟,也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数片荷衣不蔽身,青山白鸟岂知贫。
如今非是秦时世,更隐桃花亦笑人。
春草正凄凄,知君过恶溪。
莺将吉了语,猿共猓然啼。
别路魂先断,还家梦几迷。
定寻雷令剑,应识越王笄。
树色多于北,潮声少向西。
椰花好为酒,谁伴醉如泥。
晓发龙江第一程,诸公同济似登瀛。
海门日上千峰出,桃叶波平一棹轻。
横锁已沈王浚筏,投鞭难阻谢玄兵。
片时喜得东风便,回首钟声隔凤城。
之子有雄文,风标秀不群。
低飞从墨绶,逸志在青云。
柳色临流动,春光到县分。
贤人多静理,未爽醉醺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