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终日掩柴门,近听风声远对云。
粗有稻粱供伏腊,尚凭鸡犬报朝曛。
气非身外无存想,书在眼前多见闻。
客至不劳闲酒食,一瓯茶炷一炉熏。
山林终日掩柴门,近听风声远对云。
粗有稻粱供伏腊,尚凭鸡犬报朝曛。
气非身外无存想,书在眼前多见闻。
客至不劳闲酒食,一瓯茶炷一炉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文人生活,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意境。首联“山林终日掩柴门,近听风声远对云”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士独处山林,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通过“风声”和“云”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颔联“粗有稻粱供伏腊,尚凭鸡犬报朝曛”进一步描述了隐士的生活条件,虽非富足,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所需,鸡犬成为他与外界联系的媒介,传递着时间的流转,也象征着生活的节奏与秩序。
颈联“气非身外无存想,书在眼前多见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认为内在的精神修养与外界的知识获取同样重要,体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
尾联“客至不劳闲酒食,一瓯茶炷一炉熏”则以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展现了隐士待客之道的从容与雅致,通过一杯清茶、一柱香烟,传达出与来访者共享宁静时光的美好情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繁华世界之外寻求心灵栖息地的追求。
袅袅桂树枝,凉风日将变。
生色难久留,华光苦流转。
夫君如不来,何以慰偃蹇。
今夕良何夕,悠然适我愿。
片云本在山,出岫亦游衍。
吾园虽芜没,物气皆疏远。
以兹城郭深,岂必山林善。
开轩散烦促,凭楹息步践。
新飙起草头,白月浮池面。
萧间秋正初,徙倚夜方半。
君自所好殊,疵吝何足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