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
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
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赠别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氛围和作者对朋友离别的情感。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这两句描绘了秋季蝉鸣声后的景象,绿色的树木间传来了蝉的声音,而远处的烟云也随之改变了颜色和光泽,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又略带哀愁的情境。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这两句则表达了秋天清凉的气息,以及花草在不断变黄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悲秋之情。
"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这两句中,"夹道喧古槐"形容了道路旁古老的槐树间传来的喧哗声响,而"临池思垂杨"则是诗人站在水边,思念那些如垂杨般依依绵绵的情谊。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这两句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朋友坚定的情感。诗人在离别之后,不禁落泪,而内心的刚强正直如同激荡的肠胃一般。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 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声音体验,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感慨。昔日的山水之声与今日的卧室之音形成鲜明对比。
"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提到人间的情感和声音的相似性,借此表达了对朋友深厚情谊的珍视,并希望在音乐的陪伴下,将自己送往一个醉人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充分体现了刘禹锡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寒江不可望,怖尔船中客。
波涛已无时,风雨又几日。
人多冒险艰,我独幸沉寂。
蛟鼍得意豪,鸿雁归期急。
吾孙解蛮语,政可一戏剧。
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
莎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
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