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满平芜,风烟似画图。
空林助鸣鹤,远浦失归凫。
白帻狂犹岸,青藜倦自扶。
歘思酬物色,佳句未应无。
落日满平芜,风烟似画图。
空林助鸣鹤,远浦失归凫。
白帻狂犹岸,青藜倦自扶。
歘思酬物色,佳句未应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晚景画卷。诗人以“落日满平芜,风烟似画图”开篇,将夕阳洒满辽阔草地的景象与如画般的烟霞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柔和的氛围。接着,“空林助鸣鹤,远浦失归凫”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鸟鸣和水面上失去踪迹的野鸭,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
“白帻狂犹岸,青藜倦自扶”则转而描写人物形象,一位头戴白色头巾的狂士依然保持着他的狂放不羁,而另一人则手持青藜杖,显得疲惫却自得其乐。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性格和状态的人物形象,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歘思酬物色,佳句未应无”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慨与思考,以及想要捕捉并表达这份美好情感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晚步诗。
遥遥涉长途,悠悠愁我心。
我心愁未央,暌离日以深。
山高水无梁,寄书多浮沉。
鱼乐在故渊,鹿鸣思长林。
觉时影与身,梦来裯与衾。
端居迟日月,旦暮如古今。
孤愿人讵知,沉忧自难任。
君子不遐弃,怀我以好音。
庭前不肯种凡草,种得萱花长自好。
欲教慈母百忧忘,期与萱花同不老。
画堂沈沈春昼长,母有欢颜花有香。
山中风味亦不恶,频羞鱼笋侑霞觞。
今年暂与萱花别,起应天书向金阙。
得官便尔买舟归,为念倚门鬓如雪。
鬓虽如雪未足惊,喜见儿归衣锦荣。
从今百岁永相保,日日花前笑语声。
呜呼人生老大儿可托,不种萱花心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