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六十》
《回波乐·其六十》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道从欢喜生,还从瞋恚灭。

佛性盈两间,由人作巧拙。

天堂在目前,地狱非虚说。

努力善思量,终身须急结。

斩断三毒箭,恩爱亦难绝。

明识大乘因,镬汤亦不热。

(0)
鉴赏

这首诗《回波乐(其六十)》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人生哲理与佛教思想。

首先,“道从欢喜生,还从瞋恚灭。”这两句揭示了人生的两种极端情绪——欢喜与瞋恚对个体命运的影响。欢喜能引导人们走向正道,而瞋恚则可能导致心灵的迷失与痛苦。这反映了佛教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即通过控制和转化负面情绪,达到内心平和与智慧增长。

接着,“佛性盈两间,由人作巧拙。”这里提到佛性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但能否发现并领悟它,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与智慧。这强调了自我修行与悟性的关键作用,即通过个人的探索与实践,才能真正触及到内心的佛性。

“天堂在目前,地狱非虚说。”这两句直指生命的价值与选择。天堂与地狱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取决于个人的行为与心态。天堂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善良与幸福,地狱则代表痛苦、贪婪与罪恶。这句话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做出积极的选择,以创造美好的生活。

“努力善思量,终身须急结。”强调了持续不断地思考与行动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反思,才能在生命的旅途中结出善果。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呼吁,也是对追求智慧与真理的倡导。

“斩断三毒箭,恩爱亦难绝。”这里的“三毒”指的是贪、嗔、痴三种负面情绪。斩断这些情绪的束缚,是实现内心自由的关键。同时,即使在斩断了这些负面情绪后,仍需面对如恩爱般的人际情感。这表明了在追求精神解脱的同时,也需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最后,“明识大乘因,镬汤亦不热。”这句话表达了通过深刻理解佛法(大乘因),即使面临极端苦难(如镬汤般的折磨),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这体现了佛教中对于苦难的理解与超越,即通过智慧与慈悲,能够化解一切痛苦,达到内心的解脱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人生、道德、修行与解脱的主题,展现了王梵志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伯时往河东戏与廉夫分韵道相思之意三首·其一

日月剧跳丸,暂别亦已久。

青山缭层巅,道里阻且右。

今晨登南楼,会此同志友。

思公聊北望,伫立但搔首。

秋风八月天,霁色明朝牖。

轩车何时来,迟尔一杯酒。

(0)

挽词二首·其二

故里尊疏傅,群公庆孟侯。

方歆五福备,遽隔九原幽。

叹息人何赎,褒荣礼独优。

翻疑脱仙骨,名字照丹丘。

(0)

马上作

心逐轻波去,身随匹马归。

据鞍挥泪尽,回首一依依。

(0)

题仓部袁公灼像

筮仕当前职度支,平衡清操畏人知。

宣恭在位和同列,理学传家重一时。

能击武臣强似虎,宁□宰执怒如狮。

□□犹有弦歌化,治谱真堪百世师。

(0)

蝶恋花·其三

古往今来忙里过。今古清光,静照人行道。

难似素娥长见好。见频只是催人老。

欲驻征轮无计那。世上多情,却被无情恼。

夜夜乌飞谁识破。满头空恨霜华早。

(0)

铁笛亭

一声苍壁裂,再奏蛟龙悲。

事往迹犹在,山空人不归。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