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江南好,苏门第一流。
泉声竹林夜,山色稻花秋。
扪石看题咏,临池忆钓游。
何时卜归隐,明月载孤舟。
谁谓江南好,苏门第一流。
泉声竹林夜,山色稻花秋。
扪石看题咏,临池忆钓游。
何时卜归隐,明月载孤舟。
这首元代诗人韩准的《苏门山》诗,描绘了苏门山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谁谓江南好”,以反问开篇,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赞叹之情。接着,“苏门第一流”点明了苏门山在江南美景中的独特地位。
“泉声竹林夜,山色稻花秋。”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竹林中泉水潺潺的声音与秋天山色与稻花交织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通过“泉声”与“山色”的对比,以及“竹林夜”与“稻花秋”的季节性描述,展现了苏门山四季变换之美。
“扪石看题咏,临池忆钓游。”这两句转而描写人在山中游玩的情景。诗人触摸着山石上的题咏,回忆起曾经在这里垂钓的快乐时光。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人文气息,也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何时卜归隐,明月载孤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他想象着在明月之夜,乘一叶孤舟归隐山林,过上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苏门山的美丽风光与诗人内心深处的隐逸情怀,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杞梓非凡材,骐騄非凡马。
朴樕不入公输门,赏骏岂无伯乐者。
龙泉真宝剑,焦尾亦名琴。
张华有眼识紫气,子期解听流水音。
凡物时为之否泰,横宝在道众所爱。
十年读书得一友,送之西征吾意快。
梅花馨,雪花明,仙霞直上逼云津。
别君不作儿女语,万卷诗书早致身。
柳绵飞,榆荚舞,软红尘中花如雨。
逢君一笑上青楼,破费黄金买金缕。
那时君已在瀛洲,而我正为京华游。
便教后举入黄甲,早是输君此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