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入江南半日程,温暾暖气面前迎。
丝鞭不袅东风软,檐帽轻掀晓日明。
千里征人忘栗烈,一时景物报芳荣。
省方本欲知民事,疾苦应须咨老更。
才入江南半日程,温暾暖气面前迎。
丝鞭不袅东风软,檐帽轻掀晓日明。
千里征人忘栗烈,一时景物报芳荣。
省方本欲知民事,疾苦应须咨老更。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初春时节的温暖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首联“才入江南半日程,温暾暖气面前迎”,开篇即点出地点和季节,江南的温暖气息仿佛在迎接旅人的到来,营造了一种温馨而舒适的氛围。
颔联“丝鞭不袅东风软,檐帽轻掀晓日明”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丝鞭轻轻摇曳,似乎不愿被东风吹得过于柔软;檐下的帽子轻轻被晨光掀起,暗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充满了希望与光明。
颈联“千里征人忘栗烈,一时景物报芳荣”则从行旅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千里之行的征人,在这温暖的春日里忘记了旅途的艰辛,被眼前的美景所感动,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与荣华。
尾联“省方本欲知民事,疾苦应须咨老更”则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他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为了了解民间疾苦,倾听老一辈的声音,以更好地治理国家,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于社会民生的关注与思考,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