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秋夜高,时物得其心。
荣华无终玩,衰悴递相寻。
微月流西极,东溟足幽阴。
客为哀商奏,弦促忧思深。
挥置各就寐,已亡人与琴。
寥寥秋夜高,时物得其心。
荣华无终玩,衰悴递相寻。
微月流西极,东溟足幽阴。
客为哀商奏,弦促忧思深。
挥置各就寐,已亡人与琴。
这首元代丁复的诗《次韵郑复初录事秋夜三首(其三)》描绘了秋天深夜的寂静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寥寥秋夜高",寥寥几字便勾勒出秋夜的清冷高远,透出一种空旷之感。"时物得其心",诗人似乎与自然景色产生了共鸣,心境与秋夜的宁静融为一体。
接下来,诗人通过"荣华无终玩,衰悴递相寻",表达了对世间繁华与衰败更迭的深刻理解,暗示人生无常,欢乐与困苦总是交替出现。"微月流西极,东溟足幽阴",描绘了月亮在天边缓缓移动,东海的幽暗更加深了夜晚的神秘和沉寂。
最后两句"客为哀商奏,弦促忧思深",以客人的悲凉琴声传达出深深的忧虑和思绪,而"已亡人与琴"则寓言了琴声虽在,但人事已非,增添了诗的凄凉气氛。整首诗以景生情,寓哲理于自然之中,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