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
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
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
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
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
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
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
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送顾非熊下第归》。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不以功名利禄为重,而是珍视彼此间的情谊与交流。这种观念在当时社会中颇为难得,显示出诗人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则流露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不舍,同时也表达了愿与朋友共同承受生活中的艰辛,这种情感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接下来的“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描绘了一幅湿润的江南秋景。诗人在细雨中寄宿于吴寺,在这个环境里不禁想起远方朋友的心情。这里的“越人”指的是越地之人,即今浙江一带的地方居民。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
最后,“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显示出诗人对于友人未来发展的期许和祝福,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即将再次经历离别之苦痛。这不仅是对朋友的鼓励,更是对自我命运的接受与顺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代士人淡泊名利、重视友谊的情怀,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期待。
海鹤奄以逝,海天邈难招。
高鸣尚我耳,寻声竟寥寥。
伊昔来鸣初,居然破群嚣。
中鸣发天妙,寡和多见嘲。
老心在万里,有林不成巢。
彩凤云冥冥,青田草萧萧。
哀音天弗闻,引吭徒为劳。
乃今蜕世纷,复得返逍遥。
仙骨当不朽,我铭瘗江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