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帐虚堂设,檐牙雨骤倾。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向晚飞蚊出,偏工傍耳鸣。
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绛帐虚堂设,檐牙雨骤倾。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向晚飞蚊出,偏工傍耳鸣。
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静谧而富有季节感的场景。"绛帐虚堂设",诗人以深红色的帷帐和空旷的堂屋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略带寂寥的气氛。"檐牙雨骤倾",通过"檐牙"和"骤倾"的动态描绘,形象地展现了雨势之急,仿佛连屋檐都承受不住大雨的冲击。
"已过惊蛰日"点明了时令,惊蛰过后,春雷始鸣,万物复苏,但诗人却未闻虫声,暗示了雨声的嘈杂掩盖了一切生机。"向晚飞蚊出",傍晚时分,雨停后飞出的蚊子成为唯一的声响,它们偏偏喜欢在耳边嗡鸣,更显环境的寂静。
最后两句"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诗人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将山神拟人化,说山神似乎在嘲笑穷困的读书人,特意在夜晚以雨声相迎,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清贫的自嘲和对自然的亲近。
总的来说,这首《骤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春雨后的独特景象,以及诗人面对生活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