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何曾有口,囊中更愧无钱。
聊把一言赞叹,助成此段因缘。
笔下何曾有口,囊中更愧无钱。
聊把一言赞叹,助成此段因缘。
这首诗《又六言》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文字与财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与机缘的珍视。
“笔下何曾有口”,诗人以“笔”与“口”相对,强调了文字的力量。在诗人的笔下,文字可以表达思想,传达情感,却无法直接发声,这暗示了文字的间接性和深邃性。同时,“何曾有口”也暗含了诗人对文字独特魅力的赞美,即文字虽无声,却能触动人心,传递深远的意义。
“囊中更愧无钱”,这一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的价值。诗人将“囊中”与“无钱”联系起来,意在表明在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之间,他更倾向于前者。这里的“无钱”并非指真正的贫穷,而是象征着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精神富足的渴望,以及对物质财富的适度态度。
“聊把一言赞叹,助成此段因缘。”最后两句,诗人以轻松而意味深长的方式,总结了前文的思考。他选择用“一言”来赞叹,既体现了语言的力量,也暗示了简短的话语足以表达深沉的情感或思想。同时,“助成此段因缘”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言语在连接心灵、促进理解和友谊方面的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朴素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文字、精神价值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它不仅是一次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人类共通情感的共鸣,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人性、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与关怀。
三界唯心唯佛解,万法唯识更谁知。
迷悟本无权立化,恰如黄叶止儿啼。
涅槃生死犹如梦,十圣三贤是阿谁。
有物先天无相貌,言诠不及体阿弥。
祇这阿弥是汝心,不劳逐相外边寻。
三僧祇劫随时立,心心心即是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