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快披襟,风蝉断续吟。
树交阴涧冷,云拥晚山深。
好月临幽壑,流泉响隔林。
逍遥盘石坐,煮茗复鸣琴。
薄暮快披襟,风蝉断续吟。
树交阴涧冷,云拥晚山深。
好月临幽壑,流泉响隔林。
逍遥盘石坐,煮茗复鸣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诗人独自漫步于山间,感受自然之美的生动画面。首句“薄暮快披襟”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黄昏时刻,诗人敞开衣襟,迎风而立的自在形象。接着,“风蝉断续吟”一句,通过风中蝉鸣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
“树交阴涧冷,云拥晚山深”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深远。树木交织,形成一片浓荫,山涧显得格外清凉;而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环绕,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好月临幽壑,流泉响隔林”则将画面推向高潮。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的山谷,月光与山泉相映成趣,泉水潺潺,穿过密林,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一景象既美丽又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之美。
最后,“逍遥盘石坐,煮茗复鸣琴”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行动与心境。他悠然自得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一边煮茶,一边弹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适与宁静。这不仅是对诗人生活态度的一种赞美,也是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傍晚山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迢迢白云乡,望望枯泪眼。
白头乱飞蓬,几岁不忍绾。
翻思食贫初,跛驴力登栈。
二郎好风骨,人谓万金产。
乘骢骛天衢,衣绣执象板。
文章换冠帔,聊尔成一莞。
无磨未忘心,其去亦甚僩。
哭昏台中人,欲以叠嶂铲。
吾非中垒尉,未敢赐编撰。
微雨发春妍,东风花外软。
艮朋约佳游,遥指莫釐巘。
平生山水心,老脚肯辞茧。
壶觞纷提携,曲磴屡回转。
小憩山之腰,秘境渐披蒇。
紫翠盖幢翻,青黄绣裀展。
须臾造其颠,四顾目尽眩。
太湖小汀滢,风帆时隐见。
吴门俯可掇,越峤杳堪辨。
摩挲旧题名,班驳半苔藓。
日斜下山椒,窅尔迷近远。
问途值樵夫,失脚悔已晚。
悬厓飐伶俜,绝壑窥淟涊。
熹微认前村,山寺吠鸣犬。
解衣得槃礴,仰视坐犹喘。
韩公镌华岳,正自恐不免。
登高弗知厌,持用戒轩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