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白云起,呈瑞出封中。
表圣宁因地,逢时岂待风。
浮光弥皎洁,流影更冲融。
自叶尧年美,谁云汉日同。
金泥光乍掩,玉检气潜通。
欲与非烟并,亭亭不散空。
英英白云起,呈瑞出封中。
表圣宁因地,逢时岂待风。
浮光弥皎洁,流影更冲融。
自叶尧年美,谁云汉日同。
金泥光乍掩,玉检气潜通。
欲与非烟并,亭亭不散空。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白云变化的细腻刻画,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首句"英英白云起,呈瑞出封中"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云端变幻的情状,"英英"二字形容云气轻柔而又连绵,不仅描写了景象,也流露了作者对美好的喜悦之情。
接着"表圣宁因地,逢时岂待风"则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白云的意象。"表圣"可能指代自然界中超凡脱俗的事物,而"逢时"一词,则使人联想到古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尊重,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内心体验和哲思。
"浮光弥皎洁,流影更冲融"中,"浮光"二字生动地描绘了云光在空中飘逸的姿态,而"流影"则形象地表达了白云随风而移动、变幻莫测的特性。"弥皎洁"和"更冲融"均强调了云景之美,既纯净又柔和,如同艺术品般精致。
至于"自叶尧年美,谁云汉日同"一句,则是诗人借古代圣君尧、舜时代的美好来比喻眼前的白云之美,暗示这份美景不仅超越了常人,更是历史上难以比拟的绝美。
"金泥光乍掩,玉检气潜通"中,"金泥"和"玉检"均为贵重之物,比喻白云之珍贵与纯净,而"光乍掩"则形容云光被轻轻掩盖,"气潜通"则暗示了一种超自然的交流或沟通。
最后"欲与非烟并,亭亭不散空"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景的珍惜和留恋之情。"非烟"二字常用以形容事物之轻盈,如云如梦,而"亭亭"则是美好的形容词,不仅描绘出了白云的美好,更传达了诗人心中的美好情感。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细描写,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是一首集观赏与鉴赏于一身的佳作。
鸣鸠逐妇蚁移窠,众山戴帽垂云幕。
雨从中夜猛如倾,春晚东风真作恶。
竹响偏能䀨睡馀,晓寒无奈侵衣薄。
可惜残花飞欲尽,赖有苍苔衬初落。
瓦沟散水作疏帘,虫网缀珠挂璎珞。
波穿石罅泛泷泷,烟接水光低漠漠。
秧抽翠毯竞穿泥,蚕恋迟眠未登箔。
求桑操耒田家急,久雨欲晴人意各。
稍见天边岚翠收,已觉林间鸟声乐。
心怀莫悦厌蒸湿,眼界方期便开拓。
但得高风恣性吹,不怕归云无处著。
明朝准拟看溪山,已办瘦筇与芒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