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公不到溪岂好,李守已亡诗更奇。
偶向思贤亭上坐,爱溪兼爱昔人诗。
段公不到溪岂好,李守已亡诗更奇。
偶向思贤亭上坐,爱溪兼爱昔人诗。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游洞溪》。诗中通过描绘游览洞溪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双重欣赏。
首句“段公不到溪岂好”,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洞溪美景的赞叹,暗示即使没有知名人物段公的到访,洞溪的美丽也自成一格,无需借助名人光环。次句“李守已亡诗更奇”则进一步强调了洞溪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的结合,即使历史上著名的李守已经不在世,但这里的诗歌依然充满魅力,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的美。
后两句“偶向思贤亭上坐,爱溪兼爱昔人诗”,将视角转向了游览过程中的一个具体地点——思贤亭。诗人在这里坐下,不仅被眼前的溪流所吸引,同时也对过往文人的作品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喜爱。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文化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洞溪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融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过往文人智慧的景仰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看山如论文,平淡须纡曲。
我爱鳌栖山,蔚然秀拔俗。
铲地构佛堂,灵境豁心目。
一水如襟带,交环漱鸣玉。
微雨从东来,群峰净如沐。
古榕张翠幢,回互荫平麓。
山僧亦可人,煮茗然枯竹。
对客誇清泉,淡然了无欲。
日暮钟磬鸣,满堂飞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