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桑子》
《采桑子》全文
清 / 陈方恪   形式: 词

无情渡口垂杨树,不绾行舟。分付东流。

最怕黄昏泊石头。天涯影事孤蓬梦,好语难酬。

一曲离讴。秋雨如人泪不收。

(0)
鉴赏

这首《采桑子》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方恪所作,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离别场景。"无情渡口垂杨树,不绾行舟",词人以无情的渡口和垂杨树为背景,暗示了离别的冷酷与无奈,杨柳不挽留行舟,象征着无法留住的离别之情。"分付东流",进一步强调了离别后的无可奈何,将离愁交付给滔滔江水,寓意情感随流水远去。

"最怕黄昏泊石头",黄昏时刻,船只停靠在石头边,更添离别时的凄凉与孤独,黄昏的落日余晖与冰冷的石头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词人心中的哀伤。接下来的"天涯影事孤蓬梦",将自己比作孤独的蓬草,漂泊不定,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好语难酬",表达出词人想倾诉却难以言表的苦楚,"一曲离讴"则借离歌抒发内心的情感,"秋雨如人泪不收",以秋雨比喻无尽的泪水,形象地展示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仿佛连秋雨都无法停止其悲伤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情的抒怀,展现了词人离别时的深深愁绪,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怀念,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介绍

陈方恪
朝代:清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猜你喜欢

南乡子·其二

来去甚行踪。身似舟孤事事容。

日夜烟波何处了,渠侬。且趁时来一晌风。

时节太匆匆。反覆春秋燕又鸿。

不信临江亭上望,香枫。霜在青林叶上红。

(0)

南乡子七首·其二

往事且休悲。花影犹存烂熳枝。

红袖回扶明月伴,相期。慧业芳菲两未迟。

春去莫沉思。生怕垂杨搅别离。

叶叶风流京兆笔,娇时。深浅相宜问画眉。

(0)

湘江静.次史梅溪韵,过旧巷有感

梦断湘皋迷翠浦。溯垂杨、玉骢谁驻。

西楼贳酒,章台步月,记题襟新句。

十载恰归来,忆人面、桃花何去。

当年燕子,重寻旧巢,嗟门巷,认无处。

恁念远,更自苦。忍凝思、过墙秋树。

青衫泪影,黄昏露下,讶邻娃腰鼓。

一点映疏灯,犹怀想、小窗听雨。

风流乍展,才华未老,閒情漫赋。

(0)

采桑子.次六一西湖好韵十首,答螺川·其一

清明时节西湖好,逞著秾华。小别侬家。

历辘声中走夜车。楼台倒景留行客,风暖春哗。

水腻波斜。新苑重开故眼花。

(0)

南乡子八首·其三

双桨倚兰桡。桃叶江头韵最娇。

只惜微波犹路隔,迢迢。细数红阑第几桥。

好景莫轻抛。清梦消春意也骄。

何似湘皋重解佩,潇潇。一曲青门引凤箫。

(0)

南乡子八首·其一

花国早知名。万丈晴标建赤城。

秀色亲餐仙露滴,盈盈。绝世双无道我卿。

清梦醉还醒。相印心心誓鲽盟。

画里真真能唤许,飞琼。福慧谁修伴侣星。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