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吴儿学弄潮,潮去潮来惯使篙。
只为秦淮人不喜,非关风浪怕山高。
十五吴儿学弄潮,潮去潮来惯使篙。
只为秦淮人不喜,非关风浪怕山高。
这首诗描绘了十五岁的吴地少年在潮水中熟练操控船桨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只为秦淮人不喜,非关风浪怕山高”这两句,巧妙地揭示了少年们之所以能在潮水中自如游弋,并非畏惧风浪或山高,而是因为对水性的熟悉和喜爱,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明代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和人们与自然的关系,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
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
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昔时忧我寒,缝衣纫线长。
线长必絮厚,要与风霜当。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
此身内外间,莫得顷刻忘。
举衣不忍著,举箸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西轩无落晖,所赖西庭竹。
竹间有古叶,竹上有繁绿。
夜雨一洗梢,朝阳似晞沐。
焚香爱此心,自不同诸俗。
望望佳人来,未来云已暮。
当时千里恨,不独看云故。
何此启虚堂,定知吟秀句。
还会古人心,古人非特赋。
郊郭山林有美处,皆为释子所栖托。
高闲不与时俗侵,寂静岂唯鱼鸟乐。
朝望平田插稻苗,暮看西村收雨脚。
故人河内守,昨日报已亡。
同气泣上党,悲风生太行。
曩为众所惜,今复人共伤。
阮籍本真率,感慨寿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