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郊原,冰凝池沼,时当深入穷冬。
重阳此日,降迹阐真风。
还是丹阳师父,乱尘世、飞上天宫。
玄元理,一升一降,显现至神功。无穷。
真匠手,京南陕右,河北山东。
但儿童耆老,谁不钦崇。
应物随机顺化,垂方便、三教通同。
诸公等,从今已往,何日再相逢。
雪霁郊原,冰凝池沼,时当深入穷冬。
重阳此日,降迹阐真风。
还是丹阳师父,乱尘世、飞上天宫。
玄元理,一升一降,显现至神功。无穷。
真匠手,京南陕右,河北山东。
但儿童耆老,谁不钦崇。
应物随机顺化,垂方便、三教通同。
诸公等,从今已往,何日再相逢。
这首元代王丹桂的《满庭芳》描绘了雪后冬景与道教修行的意象。开篇以“雪霁郊原,冰凝池沼”写出了严冬景象,随后通过“重阳此日,降迹阐真风”将时间点定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寓意道教神仙降临人间传播真理。词中提到的“丹阳师父”可能是指道教中的仙人,他们超越世俗,飞升天宫,展现了道家的神秘力量。
接下来,“玄元理,一升一降,显现至神功”进一步阐述了道家的上升与下降原则,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宇宙的法则。词人赞美了造物主般的“真匠手”,其作品遍布京南陕右、河北山东等地,受到大众的尊崇。
“但儿童耆老,谁不钦崇”表达了人们对道教的普遍敬仰,无论年龄大小。词人强调道教的包容性,“应物随机顺化,垂方便、三教通同”,意味着道教顺应自然,兼容并蓄,与儒释道三教相通。
最后,词人以期待的口吻问道:“诸公等,从今已往,何日再相逢?”表达了对再次相聚的期盼,流露出对道教精神的向往和对道友的深深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道教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峤南气常昏,终日如雾隔。
我来已经时,初不辨山色。
纷纷翳犯眼,默默悸动魄。
今晨忽晴快,如语见肝膈。
群峰插天青,野水恣意白。
深窥木杪静,细数鸟道窄。
天心岂无意,直欲慰北客。
才经盗贼扰,更脱瘴疠厄。
湖湘虽未定,势已初夏迫。
颇闻铁骑远,不复更追索。
我归当何时,俗事累千百。
便拟衡山前,今年饱新麦。
忧虑则未已,四海方逼仄。
群公献纳际,或肯任此责。
先当肃区夏,次用及蛮貊。
岂容肆蹂躏,岁必有大获。
天虽未悔祸,世岂无良策。
生人苟未尽,狐兔当有宅。
胡马扬尘烽燧作,我行乃在天一角。
江西趼足过湖南,本赴郴阳故人约。
中途群盗又蜂起,所至往往为囊橐。
迟回改路心自笑,隐忍畏事人所薄。
不因此去渡湘水,更欲何时到南岳。
山中况有二老人,万里同来且安乐。
遥瞻见我应大笑,白须黑面都如昨。
平生故旧几人在,不早从公老丘壑。
自经丧乱可过从,每一思之怀抱恶。
请公更说因地初,一解人间因慧缚。
西风引湖光,上与月色乱。
化为两白鹤,飞来洞庭岸。
洞庭无网罗,两鹤愿为伴。
鸣声既清好,羽翼又璀璨。
一鹤飞上天,久厌俗眼玩。
一鹤不能飞,摧颓自悲叹。
三年望绝壁,念汝肠已断。
昔既薄恩情,今还恨霄汉。
未忍学鹪鹩,裁求一枝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