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三十年,曾读汉魏史。
我读汉魏史,仰止习凿齿。
谓魏为正统,蜀乃以寇视。
茫茫数百载,谁复能议此。
赖公发聋聩,大声震里耳。
独帝汉昭烈,分别冠与履。
天道以不丧,人心以不死。
煌煌良史才,下启紫阳子。
我生三十年,曾读汉魏史。
我读汉魏史,仰止习凿齿。
谓魏为正统,蜀乃以寇视。
茫茫数百载,谁复能议此。
赖公发聋聩,大声震里耳。
独帝汉昭烈,分别冠与履。
天道以不丧,人心以不死。
煌煌良史才,下启紫阳子。
这首清代诗人谢兰生(厚庵)的《咏史》短诗,通过对汉魏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公正裁断的赞赏。诗中提到“我读汉魏史”,对习凿齿的观点表示认同,认为魏是正统,而蜀被视为敌对势力。诗人感慨历史长河中,很少有人能像习凿齿那样明辨是非。
接着,诗人高度赞扬了习凿齿的见解,指出刘备作为汉昭烈帝,能够区别对待不同立场,体现了天道不灭和人心永存的主题。最后,诗人称颂习凿齿的史才光明磊落,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开启了紫阳子(可能指紫阳真人,道教人物)的史学传统。
整首诗以个人的历史阅读体验为引,通过咏史来表达对历史人物及其观点的敬意,以及对公正史学价值的推崇。
徐君有湖山,梁君书舍湖山间。
徐君湖山如画图,梁君书舍不可无。
徐君即得专二景,眼中交游皆管领。
年年宾客到湖山,几人投辖庭深井。
可曾恶客醉杯酒,骂客仍如骂大有。
海南岂有尚书期,问君故态老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