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瓮寺》
《石瓮寺》全文
唐 / 权德舆   形式: 七言绝句

石瓮灵泉胜宝井,汲人回挂青丝绠。

厨烟半逐白云飞,当昼老僧来灌顶。

(0)
注释
石瓮:古老的石制水缸。
灵泉:清澈有灵气的泉水。
宝井:极其珍贵的井。
汲人:打水的人。
青丝绠:青色的丝绳。
厨烟:炊烟。
白云飞:随风飘动的白云。
当昼:大白天。
老僧:年长的僧人。
灌顶:佛教中指僧侣为他人洒水以示祝福。
翻译
石瓮中的灵泉胜过珍贵的井水,打水的人提着青色的丝绳往上拉。
炊烟半融入飘荡的白云中,大白天里老僧前来为我灌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寺庙生活图景。"石瓮灵泉胜宝井,汲人回挂青丝绠"两句中,"石瓮"指的是石制的水缸,而"灵泉"和"宝井"则形容这里的泉水清澈甘美。这两物象征着佛法的洗礼与净化。"汲人回挂青丝绠"则描写人们汲水时的情景,青丝绠可能是用来提水或装饰的丝线,透露出一丝古朴和宁静。

接着的"厨烟半逐白云飞"一句,"厨烟"指的是寺庙中烧食物时升起的炊烟,这里写它"半逐白云飞",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这种描写让人联想到僧侣们平和、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句"当昼老僧来灌顶"则更具象征意味。佛教中有头顶灌顶仪式,代表清净与加持。在这里,可能是指寺中的老僧在白日时分给弟子们智慧和福佑的场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石瓮灵泉、厨房炊烟以及僧侣日常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圣的佛教寺庙生活。

作者介绍
权德舆

权德舆
朝代:唐   字:载之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生辰:759年-818年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猜你喜欢

次韵和堂父发越州

北堂相送出城西,忍见临分独自归。

日暮荒村一回首,秋风吹涕各沾衣。

水通鉴曲行将尽,山似稽阴认却非。

薄宦牵挛不得已,此心何以报春晖。

(0)

初十夜作

泱泱积水绕亭基,月白风清夜坐时。

转舵开船即千里,祇应重到解相思。

(0)

发仪真寄常父兄

丱角同出处,中路稍差池。

往事如一梦,新年生白髭。

小官仍龃龉,异国更羁栖。

长时恨隔阔,既见少开眉。

朝共垆边饮,暮同窗下棋。

一日复一日,眷眷不忍离。

今兹解舟去,岂为赴同期。

久住恐相溷,萧然生事微。

欲将眼中泪,一洒别时衣。

诸绪正牢落,勿令心重悲。

融怡和笑语,惝恍迷东西。

甘言戒婢子,循发祝阿宜。

愦愦情怀恶,正同中酒时。

晚泊芦荻岸,江天云四垂。

高城已不见,春雨更如丝。

(0)

招常父承君舟中观雪

泊舟亭下水,隔岸有脩竹。

晨起雪纷纷,开帘见群玉。

请来同此景,一醉杯中绿。

(0)

移石

谁言磐石坚,势不可动摇。

健犊引大车,载行速如飘。

良因植根浅,未免迁徙劳。

触类当自省,我今慎所操。

(0)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其五仁风厅

太守政何如,兹焉名可见。

齐州一万家,挥以袁宏扇。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