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玉京天,冠简奉香火。
一旦僧有之,道容易佛坐。
忽为道复得,瞿昙加巾裹。
屡改神不闻,二家自人我。
赤城玉京天,冠简奉香火。
一旦僧有之,道容易佛坐。
忽为道复得,瞿昙加巾裹。
屡改神不闻,二家自人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中的第六十九首,主要描绘了对道教和佛教之间关系的思考。"赤城玉京天"可能指的是道教的仙境,"冠简奉香火"则暗示着对道教仪式的敬奉。诗人指出,如果一个僧人突然转而信奉道教,成为"道容易佛坐",这表明他对信仰有所转变,甚至将佛陀的形象与道教概念相融合("瞿昙加巾裹",瞿昙是佛陀的别称)。然而,这种频繁的信仰转换导致"神不闻",意味着神明并未回应或认可这种轻易的信仰改变。最后两句"二家自人我"揭示了诗人对于两家教派界限模糊,个人信仰选择过于随意的批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宗教信仰的执着与变通,以及个人在不同信仰体系间摇摆的复杂心态。
座上多俊人,奇掘角拔犀。
追风飙馆游,鼍鸣玉龙嘶。
夕阳催归鞭,更酌樽重携。
怀开钩钩帘,语合印印泥。
似与花神期,拈出糕字题。
壮哉千尺台,虎踞谯之西。
枰中十万家,一目城市低。
乘风巾可桥,取月箸可梯。
豪气压崆峒,双月照虹溪。
响山慨怀古,妙句吾家鸡。
邦人趁遨头,壶榼山之蹊。
最喜秋事成,千亩黄云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