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涂炭帝兴怜,揽辔公应愿著鞭。
禹贡山川仍旧贯,汉时户口失残编。
交征夷夏疑非古,积弊公私不记年。
且乞韩州风信好,二君归计托楼船。
生灵涂炭帝兴怜,揽辔公应愿著鞭。
禹贡山川仍旧贯,汉时户口失残编。
交征夷夏疑非古,积弊公私不记年。
且乞韩州风信好,二君归计托楼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送郑吏部出使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对郑吏部出使的期许。首句“生灵涂炭帝兴怜”描绘了百姓困苦的情景,显示出皇帝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次句“揽辔公应愿著鞭”则寄寓了对郑吏部出使时能够积极有为,励精图治的期望。
“禹贡山川仍旧贯”引用大禹治水的典故,暗示郑吏部应遵循前人的治国原则,保持地理疆域的稳定。“汉时户口失残编”则指出历史上的户籍管理存在问题,希望郑吏部能改进这一弊端。
“交征夷夏疑非古”反映了对外政策的复杂性,诗人希望郑吏部在处理民族关系时能回归传统智慧。“积弊公私不记年”进一步强调了长期积累的问题,需要改革和革新。
最后两句“且乞韩州风信好,二君归计托楼船”表达了对郑吏部出使顺利的祝愿,希望他在韩州(今韩国境内)能收到好消息,并期待他凯旋归来。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又有对出使者的鼓励与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人才的赞赏。
步入名圃,豁然开眼,茂林修竹怡人。
一湖春水,烟树渺芳津。
恰值丝丝疏雨,板桥外、山势嶙峋。
通幽径,回廊曲折,环带草如茵。
锦堂人住处,帘风砚水,几案无尘。
更多少琴书,绕座相亲。
咳唾成珠成玉,为善乐、恬淡精神。
汪洋论,顺时知命,德也本乎仁。
归去来兮,恰五载、逍遥林外。
敢自比、渊明高致,田园潇洒。
我自不才明主弃,旁人翻讶何为者。
且悠然、采菊复看山,东篱下。谁问答,渔樵话。
堪语笑,妻拿暇。只未能免俗,酒杯诗债。
屈子有天何必问,杨雄嘲罢无烦解。
道谁人、能狷又能狂,吾师也。
梨花欲雪。正海棠初放,芳菲时节。
莽莽天涯,江上独立,洗残花柳色。
过水黄莺,衔泥燕子,碧鹳淋漓响空垤。
绿草池边,青梅树下,蛙鼓偏清越。
胭脂零落花裀湿。更平头鞋子,双弯空设。
油壁钿车去不得。向晚西堂,滴碎乡心,布衾似铁。
欹着枕头,数残更漏,杨柳芭蕉愁绝。
昨夜纱窗风急,画屏几曲,乍绕牙床。
侍女薰笼,彻晓斜倚天香。
海棠畔、吟残蟋蟀,莲叶下、睡足鸳鸯。步池塘。
满园积翠,一榻新凉。堪伤。
关山千叠,素娥奔月,青女催霜。
雁帛鱼书,坐孤帏、盼尽斜阳。
感恩私、吹笙北里,劳梦寐、弄笛西羌。九回肠。
辘轳高转,井冷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