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恰五载、逍遥林外。
敢自比、渊明高致,田园潇洒。
我自不才明主弃,旁人翻讶何为者。
且悠然、采菊复看山,东篱下。谁问答,渔樵话。
堪语笑,妻拿暇。只未能免俗,酒杯诗债。
屈子有天何必问,杨雄嘲罢无烦解。
道谁人、能狷又能狂,吾师也。
归去来兮,恰五载、逍遥林外。
敢自比、渊明高致,田园潇洒。
我自不才明主弃,旁人翻讶何为者。
且悠然、采菊复看山,东篱下。谁问答,渔樵话。
堪语笑,妻拿暇。只未能免俗,酒杯诗债。
屈子有天何必问,杨雄嘲罢无烦解。
道谁人、能狷又能狂,吾师也。
这首《满江红·东篱》由清代诗人黄永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开篇“归去来兮”,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心愿。接着,“恰五载、逍遥林外”点明了诗人已经过了一段悠然自得的生活,与世隔绝,享受着林间的宁静与自由。
“敢自比、渊明高致,田园潇洒”一句,诗人自比陶渊明,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接下来,“我自不才明主弃,旁人翻讶何为者”两句,以自嘲的方式,揭示了自己虽不被世人理解,却乐在其中,享受着自己的生活态度。
“且悠然、采菊复看山,东篱下”描绘了一幅典型的隐士生活画面,诗人悠闲地在东篱之下采菊赏花,远眺群山,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
“谁问答,渔樵话。堪语笑,妻拿暇”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周围人物和谐相处的情景,无论是与渔夫樵夫的交谈,还是与妻子共享闲暇时光,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体现了诗人生活的充实与快乐。
最后,“只未能免俗,酒杯诗债。屈子有天何必问,杨雄嘲罢无烦解。道谁人、能狷又能狂,吾师也”几句,诗人反思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虽然未能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但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引用屈原和杨雄的例子,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并认为能够兼备狷介与狂放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师。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