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以良弼赍国家,迹傅说之勋,神伤箕尾;
公于正学得渊派,继南轩而起,世荷光荣。
天以良弼赍国家,迹傅说之勋,神伤箕尾;
公于正学得渊派,继南轩而起,世荷光荣。
此挽联颂扬张百熙在国家与学术领域的卓越贡献。上联以“天以良弼赍国家”开篇,赞美上天赋予张百熙辅佐国家的重任,其功绩堪比古代贤臣傅说,表达了对张百熙在国家治理上的高度评价。接着,“迹傅说之勋,神伤箕尾”进一步强调了张百熙的功勋如同傅说一般,令人敬仰,同时暗含对其逝世的哀痛之情。
下联则聚焦于张百熙在学术上的成就。“公于正学得渊派,继南轩而起”,指出张百熙在正统学问领域取得了深邃的见解,并且继承了南轩(即朱熹)的学术传统,展现了他在学术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最后,“世荷光荣”表达了后世将永远铭记并承继张百熙的荣耀与成就,体现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远影响的肯定。整体而言,此联深情地表达了对张百熙的缅怀与赞誉,以及对其在国家治理与学术传承方面卓越贡献的深刻认识。
尚依稀、认得旧沙鸥,三年路重经。
问堤边瘦柳,春风底事,减却流莺。
十里愁芜悽碧,旗影淡孤城。
谁倚山阳笛,并入鹃声。
空剩平桥戍角,共归潮呜咽,似恨言兵。
坠营门白日,过客阻扬舲。
更休上、江楼呼酒,怕夜深、野哭不堪听。
还飘泊,任王孙老,匣剑哀鸣。
今夏苦雨多,积水遍四野。
田庐化乌有,流离状难写。
迩来见三白,云兆明岁丰。
可怜蚩蚩者,何以御严冬。
愧我寒素子,敝裘以蒙戎。
一身且不庇,何可及物功。
侧闻圣天子,恤民廑宸虑。
诏令赐冬衣,不待叩阍诉。
博济古所难,沟壑谁见收。
鸠形与制面,骇视泪交流。
却听朱门内,歌管声未休。
天道固如此,杞人胡独忧。
翠螺调墨,蕉叶迎凉,细写乌丝蚕茧。
都道我,一生贪看,桃腮腻脸。
怪髯奴、也撚霜毫,凝盼着、真真低唤。应恋。
听偷声减字,霓裳重按。玉宇琼楼非远。
羡徵车似水,子初荐。敕使填词,早遣宫娥传遍。
猛惊醒、残月晓风,重回首、酒旗歌扇。休怨。
拚青衫已老,紫罗今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