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浮华万事浮,年年经眼不须忧。
低翻岂为邀人惜,乱点还疑替客愁。
回首红情伤水面,惊心绿意见枝头。
香魂欲返归何处,可在仙家十二楼。
看似浮华万事浮,年年经眼不须忧。
低翻岂为邀人惜,乱点还疑替客愁。
回首红情伤水面,惊心绿意见枝头。
香魂欲返归何处,可在仙家十二楼。
这首诗《落花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安平所作,通过对落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与情感投射。
首联“看似浮华万事浮,年年经眼不须忧”,以“浮华”二字开篇,暗示了世事无常、繁华易逝的主题。接着“年年经眼不须忧”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无论世间万物如何更迭,都不必为此忧虑。
颔联“低翻岂为邀人惜,乱点还疑替客愁”,通过“低翻”和“乱点”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落花的姿态。这里,“邀人惜”和“替客愁”则赋予了落花以情感,仿佛它们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担忧。
颈联“回首红情伤水面,惊心绿意见枝头”,进一步深化了对落花的描写。通过“红情”和“绿意”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这里的“水面”和“枝头”既是落花的归宿与起点,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
尾联“香魂欲返归何处,可在仙家十二楼”,将落花的香气与灵魂的归宿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落花的灵魂究竟会归向何方?“仙家十二楼”这一意象,既充满了神秘色彩,又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存在的深刻思考。
万贵千奢已寂寥,可怜幽愤为谁娇。
须知韩重相思骨,直在芙蓉向下消。
我年五十七,归去诚已迟。
历官十五政,数若珠累累。
野萍始宾荐,场苗初絷维。
因读管萧书,窃慕大有为。
及遭荣遇来,乃觉才力羸。
黄纸诏频草,朱轮车载脂。
妻孥及仆使,皆免寒与饥。
省躬私自愧,知我者微之。
永怀山阴守,未遂嵩阳期。
如何坐留滞,头白江之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