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溪雨埋村,咫尺不我过。
雷霆但濛鸿,林莽亦掀簸。
竟微一飘洒,起此北窗卧。
对面自胡越,孰为天宇大。
得非老龙公,悯念茅屋破。
田父适在傍,出语惊四坐。
指予两青虹,可见不可唾。
是能隔截之,帝泽谁与播。
坐令水南人,一蹉成百蹉。
上天本均平,夫岂不渠奈。
虹亦何能神,书生例穷饿。
前溪雨埋村,咫尺不我过。
雷霆但濛鸿,林莽亦掀簸。
竟微一飘洒,起此北窗卧。
对面自胡越,孰为天宇大。
得非老龙公,悯念茅屋破。
田父适在傍,出语惊四坐。
指予两青虹,可见不可唾。
是能隔截之,帝泽谁与播。
坐令水南人,一蹉成百蹉。
上天本均平,夫岂不渠奈。
虹亦何能神,书生例穷饿。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给村庄带来的影响。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贫苦农人的同情之心,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作为书生的无奈与困顿。
"前溪雨埋村,咫尺不我过"一句,形象地描述了雨水如潮水般涌来,将村庄淹没,连小溪都无法阻挡其势。接着"雷霆但濛鸿,林莽亦掀簸"则是对那场雨后的情景描绘,其中雷声隆隆,电闪雷鸣,树木被大风摇撼。
诗人随后写到自己在北窗下卧处,心中有所感慨。"孰为天宇大"一句,似乎是在质问苍天,为何不公,天赋的恩泽又该如何分配。紧接着"得非老龙公,悯念茅屋破"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因灾害而受损的茅屋感到同情,认为这可能是老龙神所悯念的。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田父的出现增添了一抹生活气息。"指予两青虹,可见不可唾"则是在说那两条彩虹虽然看得见,但却触不可及,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达到。而"是能隔截之,帝泽谁与播"一句,则是在探讨天赐的恩泽究竟由谁来分配。
最后几句"坐令水南人,一蹉成百蹉。上天本均平,夫岂不渠奈"表达了诗人对上天公平的信念,即使面临灾难,也应顺其自然,不必过度哀求。而"虹亦何能神,书生例穷饿"则是在自嘲,连彩虹这样的美好景象,对于身为书生的自己来说,也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自吾蜀中归,稍拂衣上尘。
古今名利场,误杀多许人。
归囊课宿有,颇欲谋其身。
买花郡庠东,结屋清镜滨。
山田不满百,浊酒当濡唇。
庶几友生来,谈笑夜达晨。
此志犹未遂,宽作明年春。
人生几明年,谨勿浪苦辛。
客从王家来,示我王家物。
云是彼樵者,垦山之所得。
升沉有时节,至宝不浪出。
祖先暨儿息,嗜好俱第一。
青毡未渠失,近代无此笔。
观其逼人处,造次神品入。
石遗半缺齧,行草百十七。
昭陵不可及,季孟精爽集。
天地倏开张,鬼神为之泣。
泓也玉璧姿,肯为泥沙没。
呜呼黄祊殉,人事止枯骨。
临池例饮墨,有底鹅领识。
夫君矧其后,妙契过漂石。
居然今视昔,年数正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