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
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双林。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證道心。
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
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双林。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證道心。
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修行生活和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禅宗修炼之道的理解与赞美。开篇两句“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表明高僧已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其禅修更是深入骨髓。
接着,“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双林”这两句描绘了高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五老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五位神仙,双林则可能是指居住在两棵树之间的禅房。这里诗人通过对高僧生活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这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生活状态的向往。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證道心”两句则是对高僧内心世界的描绘。月光下的潭水清澈如镜,象征着心灵的澄明;夜深人静时,只有猿啼的声音能打破宁静,反而成为证悟佛道的心得。
最后,“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这两句则是对高僧所处之地的美称。诗中提到的“谢公”,可能是一位前辈高僧或诗人。而“烟萝到地几重阴”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氛围,烟雾缭绕,层云叠嶂,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僧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超越尘世、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向往。
暂辞长老去随缘,候晓轻装寄客船。
佳句已齐康宝月,清谈远指谢临川。
滩经水濑逢新雪,路过渔潭宿暝烟。
暇日若随千骑出,南岩只在郡楼前。
越郡佳山水,菁江接上虞。
计程航一苇,试吏佐双凫。
云壑窥仙籍,风谣验地图。
因寻黄绢字,为我吊曹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