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将礼于太一,乃雄剑兮玉钩。
日华粲于芳阁,月金披于翠楼。
舞燕赵之上色,激河淇之名讴。
荐西海之异品,倾东岳之庶羞。
乘鱼文兮锦质,要灵人兮中州。
予将礼于太一,乃雄剑兮玉钩。
日华粲于芳阁,月金披于翠楼。
舞燕赵之上色,激河淇之名讴。
荐西海之异品,倾东岳之庶羞。
乘鱼文兮锦质,要灵人兮中州。
这首诗是江淹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山中楚辞六首》中的第二首。从内容上看,诗人似乎是在进行一场虚构的祭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使用了一系列华丽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
“予将礼于太一,乃雄剑兮玉钩。”这里的“太一”可能指的是最高的神灵或者宇宙中的中心存在。诗人用“雄剑”和“玉钩”来形容祭祀时使用的器物,展现了一种威严而又精美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日华粲于芳阁,月金披于翠楼。”描绘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场景,其中“日华”和“月金”分别代表着白昼和夜晚的光辉,而“芳阁”和“翠楼”则是诗人所设想的一种建筑物,可能象征着某种神圣或者超自然的地方。
“舞燕赵之上色,激河淇之名讴。”这里的“燕赵之上色”可能指的是北方边疆地区的美好风光,而“激河淇之名讴”则是对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和歌谣的一种赞颂。
“荐西海之异品,倾东岳之庶羞。”这两句诗文中的“荐”和“倾”都是祭祀的动作,“西海之异品”可能指的是来自遥远西方海洋中带有奇特特征的物品,而“东岳之庶羞”则是对东岳(即泰山)地区众多神秘事物的一种倾倒。
最后两句,“乘鱼文兮锦质,要灵人兮中州。”这里的“鱼文”和“锦质”都是华丽装饰的描述,而“要灵人兮中州”则可能是在呼唤那些居住在这个想象中的中心之地——“中州”(即中国或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央平原地区)的人们,或者是某种精神领袖。
整首诗通过对异乎寻常的场景和物品的描绘,以及祭祀活动的虚构,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历史传说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关注和艺术表达。
暖风迟日,五侯池馆,帽檐欹侧频游。
金雀翠鬟,文犀斜领,一行齐上帘钩。著处总温柔。
记乌丝醉染,嘱咐亲收。
屈指重来,今生不拟负风流。十年空敞貂裘。
早高梧叶落,只索归休。
蛛网罥檐,燕泥涴座,更谁同倚妆楼。暝色不胜愁。
叹篆香心字,灰冷难留。
试觅题笺,泪痕还染佩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