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岁饥民减口,晨无炊烟閒甑缶。
面馀菜色短气中,经营有钱易升斗。
抱孙买锄今岁丰,黄云?稏村村同。
东林鼓声是谁致,聪明慈惠陇西公。
去年岁饥民减口,晨无炊烟閒甑缶。
面馀菜色短气中,经营有钱易升斗。
抱孙买锄今岁丰,黄云?稏村村同。
东林鼓声是谁致,聪明慈惠陇西公。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社会民生的景象,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状况,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关注和感慨。
首句“去年岁饥民减口”,点明去年因年成歉收,人口减少的情景。接着“晨无炊烟閒甑缶”进一步描绘出百姓生活困顿,早晨连炊烟都难见的凄凉画面。“面馀菜色短气中”则以人物形象刻画,通过面容憔悴、气色不佳,表现了生活的艰辛。“经营有钱易升斗”则是说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节衣缩食,用钱换取粮食。
转折处,“抱孙买锄今岁丰”描述了今年的丰收景象,人们抱着孙子,购买农具,准备耕作,预示着好年景的到来。“黄云?稏村村同”用“黄云”比喻稻谷成熟时的金黄色,强调了丰收的盛况,同时“村村同”则表现出丰收是普遍的现象,而非个别现象。
最后两句“东林鼓声是谁致,聪明慈惠陇西公”将话题转向对某位官员的赞美,认为正是这位官员的聪明智慧和仁慈恩惠,才使得这片土地得以丰收。这里的“陇西公”可能是指地方官吏,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为民众谋福利的感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宋代社会由饥荒到丰收的变化,以及民众生活的起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官员为民服务的期待与赞赏。
平生未识郑公面,每日闻名几数遍。
手提巨斧擘山灵,更向天门穿一箭。
箭射垂杨百步遥,中原鞭弭递相骄。
独捧金盘满盛血,十九人咸听我招。
招之亦何为,斯文久欲衰。
宋人曾失足,元氏更崩驰。
我朝北地差能起,健力可以扛鼎吕。
信阳和之势更扬,其后纵横有五子。
五子复云七,吾粤得其一。
近者见郑公,远者谈公实。
公实郑公本同邑,丰神意气如相袭。
并开门户揖众宾,一苇独横不用楫。
余生于公恨稍晚,形虽未亲神往返。
北地信阳亦一家,况是乡闾迩非远。
石鼓桐鱼相应鸣,幽兰杜若原同畹。
今年夏月盛芙蓉,公之秀色正相同。
一步一眺将万里,一吟一饮尽千钟。
人言公旧武缘令,武缘勾漏原连境。
葛令丹砂可驻颜,公复得之寿与等。
予言公寿自丹砂,公文却复比云霞。
云霞何地不流映,似公异藻人同誇。
毕竟斯文流厚脉,脉犹未坠仍留责。
余似蚊虻思负山,公如老骥犹任轭。
寿酒一卮未致公,愿扬高韵随清风。
请公努力加餐饭,广述诗书迪后蒙。
《寄赠郑明府》【明·韩上桂】平生未识郑公面,每日闻名几数遍。手提巨斧擘山灵,更向天门穿一箭。箭射垂杨百步遥,中原鞭弭递相骄。独捧金盘满盛血,十九人咸听我招。招之亦何为,斯文久欲衰。宋人曾失足,元氏更崩驰。我朝北地差能起,健力可以扛鼎吕。信阳和之势更扬,其后纵横有五子。五子复云七,吾粤得其一。近者见郑公,远者谈公实。公实郑公本同邑,丰神意气如相袭。并开门户揖众宾,一苇独横不用楫。余生于公恨稍晚,形虽未亲神往返。北地信阳亦一家,况是乡闾迩非远。石鼓桐鱼相应鸣,幽兰杜若原同畹。今年夏月盛芙蓉,公之秀色正相同。一步一眺将万里,一吟一饮尽千钟。人言公旧武缘令,武缘勾漏原连境。葛令丹砂可驻颜,公复得之寿与等。予言公寿自丹砂,公文却复比云霞。云霞何地不流映,似公异藻人同誇。毕竟斯文流厚脉,脉犹未坠仍留责。余似蚊虻思负山,公如老骥犹任轭。寿酒一卮未致公,愿扬高韵随清风。请公努力加餐饭,广述诗书迪后蒙。
https://shici.929r.com/shici/8wlxd4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