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莳菊》
《莳菊》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合瓦团团縳小盆,烟丛分莳绕秋轩。

先教辩叶方知种,更虑浇泉太渍根。

寒送馀甘归药笼,晚投薄分与柴门。

开花解向天涯笑,游子何时忆故园。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莳菊》描绘了诗人精心种植菊花的情景。首句“合瓦团团縳小盆”,形象地写出菊花被安置在圆形的小盆中,显得整齐而精致。接下来,“烟丛分莳绕秋轩”描述了菊花在秋日凉亭周围错落有致地种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

“先教辩叶方知种”,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观察之细致,只有通过辨别叶子才能辨识出不同的品种。诗人还担心过度浇水会伤害到菊花的根部,“更虑浇泉太渍根”,体现了他对菊花呵护备至的态度。

“寒送馀甘归药笼”暗示菊花不仅观赏性强,还有药用价值,诗人将其视为寒冬中的甘甜,收藏于药笼之中。最后一句“开花解向天涯笑,游子何时忆故园”,菊花的开放仿佛在向远方的游子微笑,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期待游子能从菊花的盛开中想起家乡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种植菊花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和严谏议萧山庙十韵(旧说常闻萧管之声,因

泽国瞻遗庙,云韶仰旧名。
一隅连障影,千仞落泉声。
老狖寻危栋,秋蛇束画楹。
路长资税驾,岁俭绝丰盛。
默默虽难测,昭昭本至平。
岂知迁去客,自有复来兵。
美舜歌徒作,欺尧犬正狞。
近兼闻顺动,敢复怨徂征。
日出天须霁,风休海自清。
肺肠无处说,一为启聪明。

(0)

富水驿东楹有人题诗(笔迹柔媚,出自纤指)

绣缨霞翼两鸳鸯,金岛银川是故乡。
只合双飞便双死,岂悲相失与相忘。
烟花夜泊红蕖腻,兰渚春游碧草芳。
何事遽惊云雨别,秦山楚水两乖张。

(0)

南迁途中作七首·登七盘岭二首

才非贾傅亦迁官,五月驱羸上七盘。
从此自知身计定,不能回首望长安。
七盘岭上一长号,将谓青天鉴郁陶。
近日青天都不鉴,七盘应是未高高。

(0)

阌乡寓居十首·钓竿

曾抛钓渚入秦关,今却持竿傍碧滩。
认得旧溪兼旧意,恰如羊祜识金环。

(0)

池上双凫二首

碧池悠漾小凫雏,两两依依只自娱。
钓艇忽移还散去,寒鸱有意即相呼。
可怜翡翠归云髻,莫羡鸳鸯入画图。
幸是羽毛无取处,一生安稳老菰蒲。
双凫狎得傍池台,戏藻衔蒲远又回。
敢为稻粱凌险去,幸无鹰隼触波来。
万丝春雨眠时乱,一片浓萍浴处开。
不在笼栏夜仍好,月汀星沼剩裴回。

(0)

南迁途中作七首·溪翁

饭稻羹菰晓复昏,碧滩声里长诸孙。
应嗟独上涔阳客,排比椒浆奠楚魂。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