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尽中原历数新,秋风江上水粼粼。
南巡不返胶舟日,东渡空劳舣棹人。
豫让死能酬国士,屈原终合作波臣。
黍离麦秀无穷恨,谁向行朝忆紫宸。
路尽中原历数新,秋风江上水粼粼。
南巡不返胶舟日,东渡空劳舣棹人。
豫让死能酬国士,屈原终合作波臣。
黍离麦秀无穷恨,谁向行朝忆紫宸。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厓门吊古四首》之一,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表达了对国家兴衰、英雄气节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首句“路尽中原历数新”,描绘了历史长河中,中原大地经历了无数变迁,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流逝。接着,“秋风江上水粼粼”以自然景象起兴,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南巡不返胶舟日,东渡空劳舣棹人。”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南巡未归、东渡徒劳的感慨,暗含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以及对权力与命运无常的无奈。
“豫让死能酬国士,屈原终合作波臣。”这里运用了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豫让和屈原的故事,前者为报答知遇之恩而慷慨赴死,后者则因忠诚而最终成为流放之人。这两句话对比鲜明,既赞扬了忠贞不渝的精神,也揭示了忠诚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黍离麦秀无穷恨,谁向行朝忆紫宸。”最后两句借用了《诗经》中的“黍离”和“麦秀”,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哀伤。同时,“行朝”和“紫宸”分别指代朝廷和皇宫,表达了诗人对昔日辉煌不再的深深遗憾,以及对权力中心的怀念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忠诚、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