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纹隐篆虫,半字蕴洪铜。
善吼周三界,声闻具六通。
横枌为撞杵,夏屋是乘风。
待扣何须扣,当前悟色空。
雷纹隐篆虫,半字蕴洪铜。
善吼周三界,声闻具六通。
横枌为撞杵,夏屋是乘风。
待扣何须扣,当前悟色空。
这首诗描绘了觉生寺大钟的雄伟与神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钟声的威力与深远影响。
首句“雷纹隐篆虫,半字蕴洪铜”以雷纹与篆虫的隐现,以及半字中蕴含的洪铜之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雷纹象征着自然界的威严力量,篆虫则寓意着古老与深邃的文化底蕴,洪铜则直接指向了钟声的厚重与宏大气势。
接下来的“善吼周三界,声闻具六通”进一步强调了钟声的威力与传播范围。善吼周三界,意味着钟声能够跨越天、地、人三界,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声闻具六通,则暗示钟声能传达至六道轮回,触及众生心灵,具有普渡众生的慈悲之意。
“横枌为撞杵,夏屋是乘风”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钟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横枌为撞杵,即钟声是由撞击钟体产生的,夏屋是乘风,则形象地说明了钟声如同夏日之风,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飘荡,无远弗届。
最后,“待扣何须扣,当前悟色空”表达了对钟声的深层理解与感悟。待扣何须扣,意味着真正的领悟无需外在的动作或形式,而是内心对钟声本质的洞察;当前悟色空,则揭示了钟声所承载的哲理——“色”代表物质世界,“空”则指精神层面的超脱与空灵,通过钟声的体验,人们可以领悟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觉生寺大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物理上的宏大与声响的震撼力,更深入探讨了钟声所蕴含的哲学意义与心灵启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文化、宗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智琼额黄且勿誇,回眼视此风前葩。
家家融蜡作杏蒂,岁岁逢梅是蜡花。
世间真伪非两法,映日细看真是蜡。
我今嚼蜡已甘腴,况此有味蜡不如。
只愁繁香欺定力,薰我欲醉须人扶。
不辞花前醉倒卧经月,是酒是香君试别。
僧庐土木涂金碧,四出徵求如羽檄。
富商豪吏多厚积,宜其弃金如瓦砾。
贫民妻子半菽食,一饥转作沟中瘠。
赋敛鞭笞县庭赤,持以与僧亦不惜。
古者养民如养儿,劝相农事忧其饥。
露台百金止不为,尚愧七月周公诗。
流俗纷纷岂知此,熟视创残谓当尔。
杰屋大像无时止,安得疲民免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