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蜡梅》
《蜡梅》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古风

智琼额黄且勿誇,回眼视此风前葩。

家家融蜡作杏蒂,岁岁逢梅是蜡花。

世间真伪非两法,映日细看真是蜡。

我今嚼蜡已甘腴,况此有味蜡不如。

只愁繁香欺定力,薰我欲醉须人扶。

不辞花前醉倒卧经月,是酒是香君试别。

(0)
注释
智琼:女子名。
额黄:古代女子额上的黄色妆饰。
风前葩:指盛开的花朵。
蜡花:用蜡制作的梅花。
映日:阳光照射。
嚼蜡:比喻忍受或习惯某种难吃的事物。
甘腴:甜美或丰富。
繁香:浓郁的香气。
定力:保持清醒或坚定的能力。
经月:经过一个月,形容时间长。
是酒是香:分辨不清是酒还是香气。
试别:尝试区分。
翻译
不要过分夸赞智琼额上的黄色妆饰,她转眼看向这风前的花朵。
家家户户融化的蜡烛制成杏花般的形状,每年遇见的梅花都是蜡做的花。
世间的真实与虚假并非只有两种方法辨别,仔细照见,才知道这些都是蜡制品。
我现在已经习惯咀嚼蜡的滋味,更何况这种有味道的蜡更胜一筹。
只担心浓郁的香气会消磨我的定力,熏得我醉倒,需要有人扶持。
我不怕在花前醉倒,甚至可能躺上一个月,你要分辨这是酒还是香。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蜡梅》诗,通过对蜡梅花的独特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腊梅的喜爱和独特感受。首句“智琼额黄且勿誇”,以智琼比喻蜡梅花的黄色,暗示其色泽之美,但提醒读者不要过分夸大。次句“回眼视此风前葩”,诗人转而凝视蜡梅花,将其置于风中,凸显其坚韧与清雅。

接下来两句“家家融蜡作杏蒂,岁岁逢梅是蜡花”运用了比喻,将蜡梅比作融化的蜡制成的杏蒂,形象地描绘出蜡梅的形态和质感,同时也暗含了蜡梅在寒冬中绽放的不易。诗人进一步指出,世间真假难辨,唯有蜡梅在阳光下才能显露出真实身份——蜡质的质地。

“我今嚼蜡已甘腴,况此有味蜡不如”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的独特品味,认为咀嚼蜡梅虽有滋味,但还是不及蜡梅本身的风味。诗人担心蜡梅浓郁的香气会让人难以抵挡,甚至可能醉倒,“熏我欲醉须人扶”,流露出对蜡梅香气的深深迷恋。

最后两句“不辞花前醉倒卧经月,是酒是香君试别”,诗人愿意在花前沉醉,甚至长眠不起,以此来体验蜡梅的香气,让读者自行分辨这是酒香还是花香,展现出诗人对蜡梅之美的极度欣赏和痴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赞美了蜡梅的美质和香气,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陆涧鹤年伯以和卢彬士金陵绝句见示因次其韵六首·其六雨花台

山到城南总比连,石潭终古照寒泉。

于今花雨无人会,老木萧萧生古烟。

(0)

陆涧鹤年伯以和卢彬士金陵绝句见示因次其韵六首·其五秦淮河

秋试当年最胜时,湘帘桦烛寄游思。

淮清桥下风流尽,头白诗人又卖痴。

(0)

子夜夏歌八首·其六

河梁不可渡,今夕梦当归。

空房无灯烛,夜夜流萤飞。

(0)

子夜春歌八首·其八

侬是博山炉,栖托忘忧馆。

觅取博山香,薰得郎心暖。

(0)

题太仓陆涵年伯古稀自述诗后二首·其一

再造河山替,岿然剩此身。

死生提挈感,骚雅乱离人。

谁屋乌爰止,巢林燕不春。

言寻大雄氏,即此避嚣尘。

(0)

和杨蓉裳先生采菱曲三首·其二

水作旋涡深复深,菱丝十丈繫郎心。

却愁风雨横塘暮,万绪千头何处寻。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