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年胡宿自江外寄遗诗笔杂文》
《同年胡宿自江外寄遗诗笔杂文》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万仞青云接翼翔,江南离思满雕章。

轻投暗路珠无胫,骤濯迷魂玉有浆。

奏记诸公多感慨,拟骚前哲剩凄凉。

寄怀何止三年字,留秘传家古锦囊。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óngnián宿jiāngwàishīwén
sòng / sòngxiáng

wànrènqīngyúnjiēxiángjiāngnánmǎndiāozhāng

qīngtóuànzhūjìngzhòuzhuóhúnyǒujiāng

zòuzhūgōngduōgǎnkǎisāoqiánzhéshèngliáng

怀huáizhǐsānniánliúchuánjiājǐnnáng

翻译
万仞高的青云连接着飞翔的翅膀,江南的离别之情充满在诗文中。
轻轻投入幽暗小径,明珠却无处显现,突然间洗涤心灵的美玉却似有甘露滋润。
向众人呈上奏章,满含感慨,仿效古代贤哲抒发的凄凉情感。
寄托的情感岂止三年的时光,这封信件藏着深情,如同古老的锦囊传家宝。
注释
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形容极高。
翼翔:飞翔的翅膀,比喻高远的理想或志向。
雕章:雕刻的诗文,指精美的文字作品。
珠无胫:比喻明珠暗投,才华未被发现。
骤濯:突然洗涤,形容情感的突然转变。
凄凉:悲凉、哀伤。
三年字:指长久的情感寄托。
古锦囊:古代用来收藏珍贵物品的袋子,这里象征家族的宝贵遗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万仞青云接翼翔”一句,以壮观的景象开篇,描绘出一种飞扬的姿态,暗示着诗人想要超脱现实,追寻远方的友人。紧接着,“江南离思满雕章”则转而表达了对江南故地和旧友的深切留恋,雕章在这里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轻投暗路珠无胫”一句中,暗路形容夜色浓重,或是心理上的迷茫,而珠无胫则隐喻着寻觅之难和失落之感。下一句“骤濯迷魂玉有浆”,骤濯可能指的是心灵的震荡,玉有浆则是形容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清澈与坚贞。

“奏记诸公多感慨”表明了诗人在写作时充满了感伤之情,这些文字都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诉说。下一句“拟骚前哲剩凄凉”,则是对古代圣哲遗风的追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超越时代的心灵共鸣。

最后,“寄怀何止三年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不舍昼夜,而“留秘传家古锦囊”则是希望这些美好的情感能够像珍贵的遗物一样,世代相传,不被忘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郡城南曰琼台北曰语海余易之曰云海登眺有感·其一

孤城南面敞琼台,千里川原指顾开。

试向绿云深处望,海山浮动见蓬莱。

(0)

次东坡韵二首·其二

海上传呼夜报更,舟师欢喜得新晴。

风帆擘浪去时急,海月笼云分外清。

天影合中观妙色,潮波回处悟圆声。

从来渤海为全体,试问一沤何处生。

(0)

含笑花五首·其四

素淡丰容不自持,养成妙质亦多时。

不知巧倩东风里,含蓄清香欲待谁。

(0)

章华台·其一

断垄连冈云梦西,楚王宫殿尚遗基。

桂花半落垂黄橘,想见章华九月时。

(0)

张氏二甥寄诗可喜赋此篇以赠之

每见吾甥学不休,信知积善有源流。

骅骝汗血为驹日,松柏凌霜出地秋。

努力年华成宅相,著鞭高跃破烟楼。

渭阳正续离骚赋,频寄诗来慰客愁。

(0)

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五

立国有常理,恩威抚要荒。

胡为决藩篱,坐使寇及堂。

凭高寓远目,中原气苍茫。

昔时冠盖地,今日争战场。

玉辇幸朔漠,金碗出北邙。

腐儒献奇策,碧衣坐称昂。

傥无济时略,何以绥四方。

苍生未苏息,慨叹情内伤。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