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志宏见示寒翠亭之作》
《次韵志宏见示寒翠亭之作》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虚亭枕山麓,万籁如笙箫。

佳哉松竹林,飒然风露秋。

我题亭上名,过客为少留。

所嗟结搆小,未称山光浮。

缅怀琅琊亭,醉翁昔曾游。

今我聊复尔,一洗胸中愁。

数子真好事,佳句相与搜。

会当同胜会,及此月如钩。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次韵志宏见示寒翠亭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一座位于山脚下的凉亭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亭中景色的细腻感受。

首句“虚亭枕山麓,万籁如笙箫”以“虚亭”点明了亭子的位置,坐落在山脚下,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接着,“万籁如笙箫”运用比喻手法,将各种自然声音比作笙箫之音,生动地描绘出宁静而和谐的环境氛围。

“佳哉松竹林,飒然风露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亭周围的自然景观,松竹林在秋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秋天的凉爽之中。这里通过“佳哉”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喜爱和赞叹。

“我题亭上名,过客为少留”则展现了诗人在亭上题字的情景,希望路过的人能稍作停留,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邀请过客共享美景的举动,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所嗟结搆小,未称山光浮”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亭子规模较小的遗憾,但同时也强调了亭子虽小,却能与周围的山光水色相得益彰,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缅怀琅琊亭,醉翁昔曾游”提到了古代的琅琊亭,以及欧阳修(醉翁)曾经在此游玩的经历,以此来衬托当前亭子的美丽,并表达出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最后,“今我聊复尔,一洗胸中愁”表明诗人通过欣赏眼前的美景,暂时忘却了心中的忧愁,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数子真好事,佳句相与搜”赞扬了志宏(诗中的另一位诗人)的才华,以及他们共同创作佳句的行为。

“会当同胜会,及此月如钩”表达了诗人期待未来能够与志宏等人再次相聚,共同享受美好的时光,同时预祝这次聚会如同满月一般圆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与友人共享快乐的喜悦之情。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效李白湘中体

夕光江摇鱼尾红,何处扁舟开晚篷。

雁字初成春有信,烟鬟空好雨无踪。

荒寒数苇橘洲岸,领略半窗湘寺钟。

浦口行人已争渡,林下归僧欣一逢。

(0)

将登南岳绝顶而志上人以小团斗夸见遗作诗谢之

壑源独步宝带夸,官焙无双小月团。

未作浓甘生齿颊,先飞微白上眉端。

汤声蜂稚秋窗晚,乳面鹅儿春瓮寒。

饮罢为君登绝顶,俯临落日看跳丸。

(0)

宿石霜山前庄梦拜普贤像明日到院见壁间画如所梦有作

十幅蛾眉紫翠寒,何人逸想发毫端。

匆惊瑞色云间相,曾向清宵梦里看。

影像不真心自寂,悟迷无隔指空弹。

了然一念非新故,我与群生入正观。

(0)

怀友人

不见邻峰友,还同楚越遥。

每劳孤枕梦,时过小溪桥。

凭槛疏帘卷,临风细雨飘。

何当奉一笑,令我此情消。

(0)

题一击轩

閒把松枝彗,扫除门径尘。

惊闻一击竹,顿见十方身。

烟翠连窗暗,霜筠解箨新。

老禅搆轩意,应欲悟来人。

(0)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第一轩

名园富家致,此轩冠群目。

槛次状元红,窗横尊者竹。

坐客定无双,试茶谷帘绿。

愿闻圣谛义,飞辩横麈玉。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