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文王》
《文王》全文
秦 / 诗经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帝命不时。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
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假哉天命。
有商孙子。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
裸将于京。
厥作裸将,常服黼冔。
王之荩臣。
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
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énwáng
xiānqín / shījīng

wénwángzàishàngzhāotiān
zhōusuījiùbāngmìngwéixīn
yǒuzhōuxiǎnmìngshí
wénwángzhìjiàngzàizuǒyòu

wěiwěiwénwánglìngwén
chénzāizhōuhóuwénwángsūn
wénwángsūnběnzhībǎishìfánzhōuzhīshìxiǎnshì

shìzhīxiǎnjuéyóu
huángduōshìshēngwángguó
wángguóshēngwéizhōuzhīzhēnduōshìwénwángníng

wénwángjìngzhǐ
jiǎzāitiānmìng
yǒushāngsūn
shāngzhīsūn亿
shàngmìnghóuzhōu

hóuzhōutiānmìngcháng
yīnshìmǐn
luǒjiāngjīng
juézuòluǒjiāngcháng
wángzhījìnchén
niàněr

niàněrxiūjué
yǒngyánpèimìngqiúduō
yīnzhīwèisàngshīpèishàng
jiànyīnjùnmìng

mìngzhīèěrgōng
xuānzhāowènyǒuyīntiān
shàngtiānzhīzǎishēngchòu
xíngwénwángwànbāngzuò

注释2

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缔造者。

於(wū):叹词,犹“呜”、“啊”。昭:光明显耀。

旧邦:邦,犹“国”。周在氏族社会本是姬姓部落,后与姜姓联合为部落联盟,在西北发展。周立国从尧舜时代的后稷算起。

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古时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君主宣扬自身承受天命来统治天下。周本来是西北一个小国,曾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发展强大,独立称王.奠定灭商的基础,遗命其子姬发:武王)伐商,建立新兴的王朝。

有周: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词。不(pī):同“丕”,大。

时:是。

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左右:犹言身旁。

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

令闻:美好的名声。不已:无尽。

陈锡:陈,犹“重”、“屡”;锡,赏赐。

哉:“载”的假借,初、始。

侯:乃。孙子:子孙。

本支:以树木的本枝比喻子孙蕃衍。

士:这里指统治周朝享受世禄的公侯卿士百官。

亦世:犹“奕世”,即累世。

厥:其。犹:同“猷”,谋划。

翼翼:恭谨勤勉貌。

思:语首助词。皇:美、盛。

克:能。

桢(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据《校勘记》谓“桢”字唐石经初刻“桢”,后改为“祯”,“祯”,吉祥福庆之意。此说亦通。

济济:有盛多、整齐美好、庄敬诸义。

穆穆:庄重恭敬貌。

缉熙:光明。

敬止:敬之,严肃谨慎。止犹“之”。

假:大。

有:得有。

其丽不亿:其数极多。丽,数;不,语助词;亿,周制十万为亿,这里只是概数,极言其多。

周服:服周。

靡常:无常。

殷士肤敏:殷士,归降的殷商贵族。肤,繁体作“肤”,《说文》曰:“肤,籀文胪。”有陈礼时陈序礼器之意。肤敏,即勤敏地陈序礼器。

祼(guàn):古代一种祭礼,在神主前面铺白茅,把酒浇茅上,像神在饮酒。将:行。

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

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

冔(xú):殷冕。

荩臣:忠臣。

无:语助词,无义。

聿:发语助词。

永言:久长。言同“焉”,语助词。配命:与天命相合。配,比配,相称。

丧师:指丧失民心。丧,亡、失;师,众、众庶。

克配上帝:可以与上帝之意相称。

骏命:大命,也即天命。骏,大。

遏:止、绝。

尔躬:你身。

宣昭:宣明传布。

义问:美好的名声。义,善;问,通“闻”。

有:又。虞:审察、推度。

殷: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谓为“依”之借字。

载:行事。

臭(xiù):味。

仪刑:效法。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

孚:信服。

译文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天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天帝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上天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宏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上天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殷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赏析

这篇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朱熹《诗集传》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此诗解题曰:“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这指明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后世说《诗》,多从此说。余培林《诗经正诂》说:“观诗中文字,恳切叮咛,谆谆告戒,……故其说是也。至此诗之旨,四字可以尽之,曰:‘敬天法祖。’”此论可谓简明的当。

《诗经》中有多篇歌颂文王的诗,而序次以此篇为首,因为它的作者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代表人物、被颂扬为“圣人”的周公,诗的内容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对西周统治阶级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重要政治意义。

歌颂文王,是《雅》、《颂》的基本主题之一。这是因为文王是周人崇敬的祖先,伟大的民族英雄,周王国的缔造者。姬昌积五十年的艰苦奋斗,使僻处于西北的一个农业小国,逐渐发展为与殷商王朝抗衡的新兴强国,他奠定了新王朝的基础;他又是联合被侵略被压迫的各民族,结成统一战线,反抗殷商王朝暴虐统治的政治联盟的领袖;他组织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在他生前已经完成对殷王朝的三面包围,完成了灭商的决战准备;他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以代天行道、反对暴政实行“仁德”为旗帜,适合当时各民族各阶级反对暴虐统治与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潮流,因而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他死后三年,武王继承他的遗志,运用他组织的力量,抬着他的木主伐商,一战成功,推翻了殷商奴隶主政权,建立了比较开明的周王朝。文王是当之无愧的周王国国父,对他的歌颂,自然成为许多诗篇的共同主题。每个时代都曾产生自己时代的颂歌,歌颂自己时代深受爱戴的政治领袖,歌颂为自己的民族、阶级、国家建立功业的英雄,歌颂文王的诗篇,就是在上述现实基础上理所当然的历史产物。

如同每个时代的颂歌都体现它们产生时的时代精神,文王颂歌也打上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时代烙印。诗篇歌颂他是天之子,具有非凡的人格和智慧,是道德的楷模,天意的化身,赐予人民光明和幸福的恩主,是把他神圣化、偶像化了。

这篇诗与其他的文王颂歌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除了歌颂之外,作者还以深谋远虑、富有政治经验的政治家的识见,向时王和全宗族的既得利益者,提出敬天法祖、以殷为鉴的告戒,以求得周王朝的长治永安。

全诗七章,每章八句。第一章言文王得天命兴国,建立新王朝是天帝意旨;第二章言文王兴国福泽子孙宗亲,子孙百代得享福禄荣耀;第三章言王朝人才众多得以世代继承传统;第四章言因德行而承天命兴周代殷,天命所系,殷人臣服;第五章言天命无常,曾拥有天下的殷商贵族已成为服役者;第六章言以殷为鉴,敬天修德,才能天命不变,永保多福;第七章言效法文王的德行和勤勉,就可以得天福佑,长治久安。

很明显,贯穿全诗始终的是从殷商继承下来,又经过重大改造的天命论思想。天命论本来是殷商奴隶主的政治哲学,即“君权神授”,统治者的权力是天帝赐予的,奉行天的旨意实行在人间的统治,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永远不会改变。周王朝推翻殷商的统治,也借用天命,作为自己建立统治的理论根据,而吸取殷商亡国的经验教训,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上天只选择有德的人来统治天下,统治者失德,便会被革去天命,而另以有德者来代替,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兴周的。所以文王的子孙要以殷为鉴,敬畏上天,效法文王的德行,才能永保天命。这是此诗的中心思想。

全诗没有空发议论,而是通过对文王功业和德行的歌颂,以事实为依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歌颂文王福泽百世,启发对文王恩德的感戴之情,弦外之音就是:如果没有文王创立的王朝,就没有今日和后世的荣显。作者又以殷商的亡国为鉴戒,殷商人口比原来的周国多得多,却因丧失民心而失败,再用殷贵族沦为周朝的服役者这一事实,引起警戒。全诗恳切叮咛,谆谆教导,有劝勉,有鼓励,有启发,有引导,理正情深,表现了老政治家对后生晚辈的苦口婆心。在文王颂歌中,这是思想深刻、艺术也较为成功的一篇。

全诗七章,章八句,五十六句中除三句五言外,均为四言,章句结构整齐。每章换韵,韵律和谐。最突出之处,是诗中成功地运用了连珠顶真的修辞技巧:前章与后章的词句相连锁,后章的起句承接前章的末句,或全句相重,或后半句相重,这样,语句蝉联,诗义贯串,宛如一体。这篇诗的蝉联,除了结构紧凑,还起换韵作用,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每四句承上语作转韵,委委属属,连成一片。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本此。”方玉润《诗经原始》还说:“曹诗只起落相承,此则中间换韵亦相承不断,诗格尤奇。”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春夜同童子鸣集潘少承馆

向夕衡门掩,吴中客子来。
长河翻月上,断柳逐风回。
小饮怜春尽,繁花爱晚开。
汉关吾欲去,刻烛更徘徊。

(0)

赠李唐经(二首)

平生尚友心,每欲尽今古。
子来适我愿,一笑与之语。
林深夜阑坐,片月落襟屦。
虽无满壶酒,足洗千劫虑。
明年访庐阜,子肯从我去。
¤

(0)

十二月乐章

正月东方日出香茸茸,长条短条花眼红。
柔云弱雨暗填空,茫茫蝴蝶破春风。
鸾帕抹烟山梦浓,萧飒愁思开暝容。
江头溘溘水声动,微和着柳黄金重。
二月燕梁玄玉湿,蜂蜜花房晓。
铜龙啮水微,翡翠含波小。
石间苔蚀菖蒲根,古魂啾啾啼晓昏。
红芳碧蕊乱殷殷,蛮女剪烟插翠云。
游丝萦春悬锦绮,渚闲沙白鸳鸯喜。
三月花敛容,柳刷翠。
扇薄欲裁纨,佩香思剪蕙。
桐英寂寂沈寒波,纷绿猗猗日影多。
六街烟花净如扫,千年古血生青草。
四月碧云屯午风熏熏,五丝曲奏玄霜纹。
湘皋野龙拔新玉,摧鳞健角萧萧绿。
蕙香小妓扇轻罗,半掩樱唇试新縠。
金丸落落弦红脂,石池青钿溢碧漪。
五月沙上短蒲绿,赤菱紫茨离披熟。
越奴青发艾悬香,踏踏采莲塘上曲。
游龙撇波海水飞,黄头伐鼓吹参差,少年摇曳澹忘归。
六月皇天高,厚地裂,白日河庭泣鱼鳖。
湘神抱瑟愁波涛,颓阳毕化稚阴结。
焉知海上黄金阙,万丈丹梯到寥泬,乔松相携弄《白雪》。
七月桐风刮帐无春温,赤精解绶佩金神。
银浦桥成鹊济津,遥遥帝子度长云。
野芳萋萋日杲杲,十万蛾眉镜中老。
锦楼折竹夜迎仙,越秀吴都巧不眠。
八月玉露漙清虚,银云拥明月。
空濛白夜凉,远近商声发。
桂子落秋香,寒娥能孤洁。
谁家理素琴,调急弦应绝。
九月清飙激素商,远客生归梦。
茱萸委匣香,玉腕胜金重。
幽芳垂晚径,汲绠霜华冻。
洞庭木叶空,临水悲相送。
十月沈寒凝海霜斑斑,芦鸿叫叫苍梧间。
仙鸡警晓蟠桃干,天鼓无声泽龙闲。
十一月轩辕玉管还初气,彩线纡回报长至。
瑶花散落满寥天,万户千门夜明媚。
南山幽翠净如削,内屋红炉春自若。
璇玑回斡见天心,姬氏骑龙班岁朔。
十二月北斗璇光射幽土,四气缘环若朝暮。
壑底惊蛇挽不留,官街力兽驮寒去。

(0)

月氏王头饮器歌和杨铁厓

太白入月月欲颓,胡风吹度白龙堆。
血函模糊截仇首,半腕刳作玻璃杯。
目眦生红酒微缬,戎王胸堂沃焦热。
青毡帐下唱胡歌,三十六国皆胆裂。
金篦搅红红欲凝,脑中犹作铜龙声。
千年古恨恨未平,怨魄飞作精卫精。
君不见漆身复仇仇未复,地下义人吞炭哭。

(0)

嘉靖宫词八首

泥金检玉祝长生,万国封章止进呈。
月满西宫更漏永,九重风落《步虚》

(0)

菊潭二首

甘菊之下潭水清,上有菊花无数生。
谷中人家饮此水,能令上寿皆百龄。
汉家宰相亦不俗,月致洛阳三十斛。
遣踪芜没无处寻,夜雨春风长荆穀。
¤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