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年春有冬,于日朝有夕。
漂泊旅亭人,忽尔归来客。
堂堂七尺躯,明明梦窟宅。
青史数行字,荒丘一片石。
人间竟无赖,地下终何益。
但图此生容,入穴免逼迫。
若知养心术,无欲乃良策。
于年春有冬,于日朝有夕。
漂泊旅亭人,忽尔归来客。
堂堂七尺躯,明明梦窟宅。
青史数行字,荒丘一片石。
人间竟无赖,地下终何益。
但图此生容,入穴免逼迫。
若知养心术,无欲乃良策。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悲凉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诗人通过对比“年春有冬,日朝有夕”的自然现象,隐喻人生中的起起伏伏和变化无常。漂泊的旅人忽然成为归客的转折,象征着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生的偶然性。
“堂堂七尺躯,明明梦窟宅”一句,将人的身体比作梦境中的住所,暗示生命如同一场梦,充满了虚幻与不确定。青史上的几行字与荒丘上的一片石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了短暂的名声与荣耀,后者则是最终归宿的象征,强调了物质与名利的虚无。
“人间竟无赖,地下终何益”表达了对世间功利追求的质疑,以及对死后世界的茫然。诗人似乎在思考,无论生前如何努力,最终都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因此,追求物质与名声并无实际意义。
“但图此生容,入穴免逼迫”则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逃避。诗人似乎在说,与其担忧未来无法预知的苦难,不如珍惜眼前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困扰。
最后,“若知养心术,无欲乃良策”点明了诗人的哲学观点,即通过内心的修养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认为无欲无求是面对人生困境的最佳策略。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死亡、物质与精神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内心世界的高度关注,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和情感深度。
清晨斋心登岳颠,西麓转东螺径旋。
最高已立南天门,培塿下见衡州前。
湘江南来一线白,五折北去明蜿蜒。
旁窥灵药峰之腋,云归如水风飘然。
仰企轸宿峰之凹,氛氲懒吐如炊烟。
回身瞥骇气四合,一物无见消诸缘。
敛襟更向碧落进,上封寺瞰浓相连。
日光迥照明且净,三百里铺白玉田。
轻风忽吹意宕漾,数峰尖露如摇莲。
却指东隅正萦郁,岧岧未辨何峰延。
身今据石岳尽此,千尺俯海欹右肩。
有风不动平泱漭,无风而动深洄漩。
少焉左顾复饙馏,如丝乱卷斜披绵。
丹林半失上封背,峰东滃滃峰西翩。
盘陀与我在云上,大虚之天惟倚天。
老松岿立白榆并,奚取藓迹名纷镌。
《坐祝融峰顶石观云海歌》【清·钱载】清晨斋心登岳颠,西麓转东螺径旋。最高已立南天门,培塿下见衡州前。湘江南来一线白,五折北去明蜿蜒。旁窥灵药峰之腋,云归如水风飘然。仰企轸宿峰之凹,氛氲懒吐如炊烟。回身瞥骇气四合,一物无见消诸缘。敛襟更向碧落进,上封寺瞰浓相连。日光迥照明且净,三百里铺白玉田。轻风忽吹意宕漾,数峰尖露如摇莲。却指东隅正萦郁,岧岧未辨何峰延。身今据石岳尽此,千尺俯海欹右肩。有风不动平泱漭,无风而动深洄漩。少焉左顾复饙馏,如丝乱卷斜披绵。丹林半失上封背,峰东滃滃峰西翩。盘陀与我在云上,大虚之天惟倚天。老松岿立白榆并,奚取藓迹名纷镌。
https://shici.929r.com/shici/e3kvnC.html
陆沈愧通识,荒谬悖时彦。
置兹凉炎区,即理鹓鹭贱。
高轩一以临,高言饫食楝。
砌苔延古意,众籁洁庭院。
艰哉何巍巍,出处蕴深鉴。
谁能慎所守,隆持表独善。
月露濯烟埃,疏雨洗河汉。
因心结素云,惊飙吹不散。
乌起星欲沈,尘飞月当下。
凉飔挽不留,炎气纷相射。
比来奉清言,卜昼仍继夜。
仿佛长松里,万壑秋涛泻。
风生两腋间,萧然不知夏。
吹物岂无心,报琼讵论价。
以此托心期,登仙比羽化。
又如顾长康,佳境得食蔗。
粲然谓热客,腐鼠何足吓。